卷九 逐鹿 第七十二章 防線四不像(第3/3頁)

陳韓三守徐州,招安紅襖軍守淮陽外,原河南制置使司所控制區域,是個極大的空當,江寧決定調登州軍過去補足——登州軍則是江寧能掌握另一路鎮軍。

在李卓治薊期間,登州軍是李卓除薊北軍之外,重點加強的第二支兵馬。郝宗成代李卓為帥,調登州軍從遼東南角金州登岸,打遼東的側翼。登州軍未發揮作用,薊北軍主力便在遼西慘遭覆滅,登州軍倉促想退出遼東,給銜尾追擊,損失慘重,但還保存水步軍萬余人。

登州偏於山東一隅,這時候江寧徹底放棄從海路打遼東側翼的心思。除了登州水軍仍留駐原地外,打算將登州鎮五千甲卒調到許昌、鄢陵進行加強,與淮陽、徐州構成第二道防線。

利用兩淮鹽銀在河淮地區構築兩道防線的思路大體如此,但鹽銀如何分配,誰多誰少,是各家爭奪的焦點。

也許每年一百八十萬兩的鹽銀能讓河淮地區多招募十萬八萬的兵卒,但這兩道防線,在林縛看來,漏洞百出,沒有根基,彼此間又勾心鬥角,相互提防甚至敵對,實在無法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一旦東胡能集中十萬兵力,攻其一路,一路敗,就可能導致整個河淮防線的崩潰。但就眼下的形勢,這個四不像的東西卻是各家唯一能在短期內妥協而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