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六十八章 攻守之謀(第3/3頁)

孫尚望僅是秀才出身,屢試不第,落魄到只能在濟南教書為業,燕南被侵,除幼子得全外,長子及妻室皆被擄走,音信全無,後追隨林縛北上勤王,給林縛用在津海為吏,迄今也無正式的官職。這麽一個人物,聲名不顯,但林縛長期用他主持淮東在津海的事務,就不是無能之輩。

不過,孫尚望平時低調得很,高宗庭也沒有想到他的目光會如此銳利,心裏在想,能給林縛重用的淮東諸人,真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高先生心裏怕是認為只要津海能守下來,燕京也就有守住的希望吧?”孫尚望不說守住津海對淮東的好處,而是直接將高宗庭的心思揭開來,說道:“我倒想問高先生一句,即使津海付出慘重的代價堅守兩年,江寧能做好準備嗎?天下能避免四分五裂的結局嗎?梁家與曹家會希望看到元氏中興嗎?”

高宗庭默然不語。李卓當初獻平虜策,將生前身後的一切都押上,就是希望能拖住三五年,能給大越朝以喘氣的機會。但是從崇觀十年以來,李卓勉強在北線支撐住,但中原腹地的情況只是越發的惡劣,而沒有絲毫好轉的趨勢。

在東胡人差不多控制燕冀的情形下,津海拖得越久,在付出慘重代價的同時,也只是給梁家、曹家更多的喘息時間罷了,對淮東以及江寧並沒有直接的好處。

與其說指望曹家能出關中牽制東胡騎兵南進,淮東更擔心曹家會趁機去占川東、巴蜀。

東胡人南下占據幽燕,即使在江寧另立新帝,越朝的力量也將弱到極點,首先要擋住奢家從南邊過來的攻勢,已經無力幹涉曹家進占巴蜀——這也是曹家割據秦蜀,在西面稱王的最好機會——曹家顯然很難拒絕這個誘惑。

梁家在陳塘驛一役,很可能已經喪失正面對抗東胡人的勇氣。再說梁家在陳塘驛一役裏已經給東胡人打得大敗,即使再給梁家多一年或兩年的時間,也不能將希望寄托在梁家能守住山東上。

相反的,一旦東胡人的主力給拖在燕冀不能立即南下,東胡人自然會適時順勢的調整戰略。倘若東胡人轉而拉攏梁家,支持梁家在山東割據稱王,梁家會做什麽選擇?

曹、梁及淮東,時至今日,都是割據一方的藩雄,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藩鎮與藩鎮之間,從來都是以不相信任,以相互提防,以維持己方利益為基礎,斷沒有彼此信任而通力合作,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可能。不然的話,紅襖軍與陳韓三哪有在淮東與梁家之間喘息的可能?

東胡鐵騎席卷天下,梁家自然沒有獨存的可能。同樣的,讓元氏得到中興,元氏同樣不可能繼續讓梁家割據山東西部以及河中府等中原腹心之地。對梁家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天下四分五裂,梁家割據其一。

東胡勢強,梁家不敢輕舉妄動,甚至想聯合江寧、淮東的力量還抵擋東胡。一旦東胡主力給拖在燕冀不能南下,甚至在津海城下消耗過多的兵力,暫時失去席卷天下的可能,梁家很可能會做出向青州進軍,先一步割據山東的舉動出來。

淮東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抵禦東胡及奢家外,也不會放棄對梁家及曹家的警惕心,想來梁家及曹家對淮東也是如此。

“高先生也曉得,一旦江寧那邊確定另立新帝。”孫尚望說道:“第一個要阻礙解燕京之圍的,除了新帝外,怕不會有別人的……到時候,即使津海以慘重代價守住,也只會給江寧造成危機得到緩解的假象。而此時,梁、曹在外圍,而淮東在近側,高先生相不相信江寧會做出聯合梁、曹來壓制淮東的愚蠢舉措來?”

高宗庭暗嘆一聲,淮東既然決心放棄津海,林續文想獨守就斷無可能——淮東會顧全大局,但不會為了所謂的大局而給別家做嫁衣,更不會將自家的性命交到別人手上去。

高宗庭問孫尚望:“淮東走到這一步,已經無路可退了嗎?”

“此事非尚望能謀。”孫尚望說道:“大人素重高先生,尚望只是希望高先生不要讓大人失望。”

“唉!”高宗庭微微一嘆,沒有再說什麽,袖手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