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六十八章 攻守之謀(第2/3頁)

張希泯被俘後也是狠不下心慷慨赴死,但他不比楊文昌無牽無掛,他父兄二人,一為帝相,一為寧王府長史,他的妻兒美妾都還在燕京,令他無法歸降。

他要是降了,東胡能攻下燕京也就罷了,他自己不僅能保全下來,還能說服父親歸順東胡,成為東胡統治中原的鼎立之臣——這時候就顧不上遠在江寧的兄長了。但要是東胡這次沒能攻下燕京,反而給諸路勤王軍打回關外去,他要是降了,非但他父兄不能保全,他自己也會裏外不是人——東胡人到最後說不定還會將戰敗的責任推到他們這些叛臣降將頭上。

張希泯不是沒有歸降的心思,在他看來,眼下還不是歸附的時機罷了,所以東胡人說降,他堅持不應,但東胡人待他禮遇,他也受之若飴。

葉濟爾對他的這種心態再是清楚不過,也就拿水磨工夫對付他。

反而是郝宗成心裏明白自己對東胡人沒有什麽用處,立場堅定的在獄裏尋死覓活,不肯受東胡人的半點好處,也斷斷續續的絕食了好些天,白胖的身子經過近兩個月的折騰,如今也餓得瘦骨零丁,給折磨得傷痕累累,十足忠將節臣的樣子。

用過宴,諸多事項都留待明日商議,葉濟爾僅請葉濟羅榮等幾名重臣隨他去後園議事,到後園後又派隨侍去將張希泯帶過來。

※※※※※※※※※※※※※※※※

自林縛離開津海,津海軍放棄河間、滄州二城,退守津海,已經兩月有余。

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裏,東胡人倒是沒有逼上來合圍津海。但在北面的寧河,以葉濟羅榮為首,構築的寧河大營,駐有步騎三萬有余,切斷從津海往北的通道,更是窺視從津海通往京畿的通道。在西南的河間諸城,葉濟多鏑更是率兩萬精騎,在燕南防備梁家率部從平原府北上的同時,也切斷津海軍西進的通道。

高宗庭陪同林續文站在城頭上眺望北邊,散在城寨外圍的都是津海的探馬斥候,烽火戍台一直往北延伸到潮河南畔。

由於周普率淮東騎營協守津海,在東胡人的主力兵馬沒有大規模逼上來合圍之前,守軍還能有效地控制津海外圍數十裏縱深的區域,不讓東胡人的哨騎滲透進來。

但高宗庭心裏明白,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東胡人將兵馬壓上來合圍津海,這邊僅有的兩千多騎兵都只能退到內線來,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津海真就不能守嗎?”林續文將隨扈遣開到一旁,僅留高宗庭、孫尚望兩人在身邊,壓著聲音問道。

林續文的功業、根基,都在津海。

長期以來,林續文與林縛以及林庭立同出林族,連氣同枝,同進共退,互為援應,但三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沒有誰依附誰的問題。這次要是放棄津海,退到南邊去,他的官爵不會降,但從此就失去根基。林續文要麽選擇向新帝盡忠,要麽就只能依附於淮東,不可能再有獨占津海時相對獨立的地位跟權勢。不到最後一刻,林續文絕不願意輕易放棄津海,遂有此問。

孫尚望看了林續文一眼,他沒有吭聲。

高宗庭極目遠眺,輕聲說道:“大同失守後,北地形勢已經崩潰無救,但津海能不能守住,實則要看林大人的決心要有多大!”

“怎麽說?”林續文聽高宗庭的語氣,似有守津海的希望,心裏也泛出一些期待來。

“做事最忌首鼠兩端,要麽棄,要麽守,只能選其一以堅其志,但不能既棄且守。撤入津海有三十余萬民眾,這三十余萬人一概不撤,可選十萬丁壯編入營伍,哪怕是削木矛,只要老弱婦孺倚為後,則眾志成城,守津海足以矣!”高宗庭說道:“一旦大規模從海上疏散,留守者就會有盼離之心,守城之心不堅,初時能堅守,時間一久,便有遭棄之感,士氣就不能用,不能依之守城……”

“這樣啊!?”林續文微微吸了一口氣。

依高宗庭之策,就是以海路為糧路而不為退路,以老弱婦孺作為人質,要挾一城丁壯都留下來全力守城。

只是這麽做的成本太高了。且不說這麽狹小的城池擠入這麽多丁口,時間長了極容易誘發大規模的疫病,最終會填入多少條人命也不得而知,真要將這麽多人都留在津海城裏,每月支出的錢糧就是一個大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高宗庭看了林續文一眼,告辭要去休息。

剛下登城道,孫尚望從後來追過來,帶著責怨的語氣,說道:“高先生不該慫恿大公子守津海的……”

“津海守得越久,不是對淮東越有利?”高宗庭袖手站定,轉身看著孫尚望。

“高先生真這麽認為嗎?”孫尚望反問道。

高宗庭微微斂起眼睛,看著孫尚望,沒有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