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章 林政君號(第2/3頁)

海船載重越大,越能提高效率,也越能節約運輸成本。當然,大型戰艦在海上的優勢也是非常的明顯。

林縛一直都要求觀音灘船場嘗試建造更大、更快的風帆海船,經過這兩年的技術積累,崇州第一艘載重超萬石,實際載重量達到一萬八千石的超大型海船,今日終於建成下水試航。這對淮東來說,是一樁大事。

林縛走到南崖碼頭,坐船到西沙島觀音灘船場。

孫敬軒、胡致庸、葛司虞、葛福等人早就在那裏等候。船場專用碼頭內外還圍擁著許多看熱鬧的人群,看到制置使過來,就響起一片歡呼聲。對岸的江邊還密茬茬的站滿了人,等著看大船下水。

載重量跟後世的排水量相折算的話,一萬八千石的海船,排水量大約在兩千噸左右,在當世要算超級大船,放到後世就相當不起眼了。

當然了,木質帆船的載重量是有上限的,也許三萬石真是一個很難突破的極限。還想造更大載重量的海船,那就要大量使用鋼材來加強船體結構強度,那差不多就要進入蒸汽與鋼鐵時代了。

林縛眺望著天空,不曉得何時才能看到蒸汽鋼質戰艦橫行於四海之間,那將是何等的壯觀而瑰麗!當然,側舷還要架設上火炮。

很可惜,由於當世的歷史跟林縛所記憶的歷史在五胡亂華時期之後就有了很大的偏差,火藥技術並沒有蓬勃發展起來。道家倒有一個叫硫磺伏火丹的方子傳下來,用硫磺、藥硝及馬蔸鈴三種混和制丹,宮廷雜耍藝人常用這個來取悅皇親貴戚,名流仕女,倒不是什麽絕密。

當世的藥硝價比白銀,而由於藥硝的純度問題,硫磺伏火丹的威力也相對有限得很,更像一種能發出彩煙的引火物,當世還沒有人看出其中的軍事價值。

從百年老屋的墻腳根倒是能刮出些墻硝來,但提純是個問題,一旦大規模向民間收購,當世還沒有有效的手段,將墻硝與其他白色粉末狀鹽類區分開來。因此,在配方得到進一步改善之前,硫磺伏火丹也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穩定,能大量產出的硝石礦。要是打一炮的成本要好幾十兩銀子,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用蠍子弩。

硝石極易溶於水,淮東氣候潮濕,即使百年老屋的墻腳根長硝也不容易,林縛更不指望淮東能找到天然的硝石礦。

林縛擡頭看天胡思亂想,旁人只當他思索什麽別的事情。

宋佳站在林縛的身側,卻是認真地觀察豎在巨型船軌上的海船。

整艘船相比較普通的津海級海船,顯得尤其狹長,通長將近二十七八丈,船首內凹——如此設計,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航速。

雖說為了最終定型,這種船形在較小載量的海船上試制過好幾回,但林縛要求載重量與航速同時大幅提高,觀音山船場匠師們身上還是背負著極大壓力,這時候又是興奮又是緊張。

這時候船還沒有下水,他們站在碼頭上,船側舷離地面將有四丈高,人站在碼頭,真如螻蟻一般。

東海上的適航期僅有八個多月,相同時間裏想要提高運輸量,一是要船造得更大,二是要船行得更快!林縛知道狹長的船體以及船體內凹的設計更有利於破浪,但如何提高狹長船體在海浪裏的穩定性,則是船場大匠們的事情。

“是不是沒有定下名字?”林縛看著船首側舷還是一片空白,沒有刷上船名。

孫敬軒兼任船政使,他搓著手,也頗為緊張。

船是趕在半年時間裏造出來了,但是能不能走遠海,還是未知數。為防水腐,整艘船的吃水部位都覆了銅。大量使用鐵制釘件不說,為了加強結構強度,整艘船許多部件都采用精鐵鑄造。崇州每月生產精鐵才五萬多斤,而光這艘船就用掉七萬多斤精鐵。要是最終不能走遠海,孫敬軒都能恨得抽自己幾耳光。

孫敬軒心裏想是那麽想,嘴裏還故作輕松地說道:“這不是還得照老規矩來,等大人你來賜名。”

“還得要我費腦筋啊?”林縛說道,擡頭望向北岸的紫瑯山,旁人只當他會取個“紫瑯號”的名字來。林縛悠悠說道:“那就叫‘小公主號’如何?”

孫敬軒、胡致庸等人都是一愣,一時間都跟不上林縛的思路,不曉得是說好還是說不好。好不好不論,用這個作船名,多少有些犯忌諱。

“會不會惹得別人說閑話?”胡致庸在旁邊說道。

“哦,也是。”林縛撓了撓腦門,問道:“那叫什麽才好?”

宋佳心裏暗想,林縛想到小公主號作船名時,是想到他剛滿月的長女,還是那個跟他在燕南時相遇後給崇觀帝收為義女的元嫣公主?

宋佳正胡思亂想著,林縛張嘴說道:“那就叫林政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