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淮東 第一章 扞海堤(第2/2頁)

“擴充勢力,往哪裏擴充?”林縛笑問,“爭霸天下千年夢,誰都想去做,但需時需勢。時不至,勢未成,能保一方水土安寧,難道不是雄傑了?”

要是歷史軌跡不發生改變,北宋年間的範仲淹應該在江淮沿海修一座扞海堤而名垂青史,“範公堤”使淮東易受海侵之地變成魚米之鄉,在千年後也給後人憑吊。

歷史軌跡改變,自然也無人去修什麽扞海堤,鹽瀆、建陵、臯城三縣,依然受海侵之害,民生凋敝。

林縛去年就想在鶴城草場外先修海塘,只是運鹽河清淤工程才結束,修海塘的事情還沒有提上日程。如今坐到淮安制置使的位置上,便要站到淮東全局去考慮問題,修海塘不能只修鶴城一截,要下狠心從南修到北,不管將來天下局勢如何變化,也算是給淮東民眾留下一處福祉。

“這倒也是,制霸之事,還真急切不得。”宋佳眸子盯著林縛看,笑道:“讓我猜猜修扞海堤有哪些好處……”

“那你來猜猜!”林縛笑道。

“扞海堤修成,堤外煮鹽,堤外植稻,於民有利,於淮東有利,便是耗銀百萬,能增淮東糧賦,也有利你在淮東滋養聲望,就要算第一樁好處,也是最緊要的好處。”宋佳說道。

“不錯。”林縛笑道:“這樁好處,來得太慢,遠不及手握十萬雄兵,威懾鄉裏來得爽利,其他人也許不屑為,我倒是有些耐心……”

“淮泗之戰,你得六萬丁壯,都編入軍伍,淮東軍將驟增十萬,招搖而無用武之地,又耗養軍之資,崇州怕是支撐不住,智者不為。”宋佳說道:“編入軍屯,開墾鶴城草場,對你來說,應該是最有利之事。但編入工輜營,去修海塘,軍制不散,戰事急烈,隨時能編入諸軍作為正卒驅使,也不失為良策……”

林縛點點頭,承認宋佳說得有道理。

修三百裏扞海堤,在當世怎麽都要算超大型工程,最需要重視的就是組織性。除了兵甲裝備以及戰訓強度不同外,工輜營的編制與諸軍無異,組織與軍紀也將嚴格照營伍來實施,修堤之余,也能進行一定量的戰訓。

戰事和緩,淮東軍維持當前兵額足矣,一旦戰事激烈,就可以直接從工輜營抽調合格的,能適應淮東軍戰場紀律的兵員補入諸軍,迅速進行大規模的擴編,擴編之後,也能迅速拉出去打野戰,而不用擔心戰鬥力會給削弱太多。

“其三,你修扞海堤,當然也不會恰好沿著鹽區與縣域的分界線修,往鹽區多移一步,堤外所得良田便歸你所有。”宋佳說道:“張晏雖為鹽鐵使,品階在你之上,但兩淮鹽區及十監院,加起來也就兩萬鹽卒,你工輜營壓上去修海堤,就有五六萬人,兩淮鹽區爭地必然爭不過你。修海塘也有利鹽區。據我所知,海潮漫漲,沿海廬舍漂沒,鹽灶毀壞,第一個受損的就是鹽戶。修得扞海堤,鹽區雖在堤外,但鹽戶總有安身立命,不受海潮侵害之所。你主持這等大事,張晏總要退避三舍,讓你三分。三百裏扞海堤,你往東多移一裏地,便能得十萬畝良田,能彌補你修堤所耗一二……”

“倒合該你來做我的行軍長史。”林縛笑道:“這本賬,普通人還算不到呢,算是一樁好處。”

“我看少夫人堪比女諸葛呢。”小蠻在一旁插嘴道。她雖然心裏對宋佳有所抵觸,但諸多女眷裏,還真沒有人能比得上宋佳能給林縛出謀劃策。

“鹽瀆、建陵、臯城三縣,湖蕩成片,沼澤成群,陸路遠不及水路便捷。”宋佳說道:“雖說水路也便,但緊要之時,如夏秋風暴季海路不通時,沒有陸路總有諸多不便。修成扞海大堤,實修成一道從崇州直達清江浦南岸的快捷兵道,有利於在崇州掌握整個淮東局勢……其利四也!”

“此外,修扞海堤,大利之事,勢必也要動員地方勢力,地方勢力也會甘願為你效力。”宋佳說道:“有利你拉攏鹽瀆、建陵、臯城三縣的地方勢力,從其地招攏人才為你所用,其利五也!你說我說的這些,有沒有道理?”

“總是頭疼女人太聰明。”林縛微微一笑,說道:“在你說來,倒真有諸多好處。但在我看來,人生匆匆,總要留些好處在世間,才不枉這一回。修扞海堤,大利於淮東,我能為,又豈能不為?有時候,也僅如此簡單而已。”

宋佳抿嘴而笑,她才不信如此興師動眾之事,林縛拿一個簡易的理由,能說服崇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