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山河碎 第五十三章 破營(第2/3頁)

一般說來,列陣都用騎兵掩護步卒的側翼,但江東左軍的布陣又有更大的不用,不僅重甲騎看不到身影,披甲輕騎也給步卒陣列壓在內側,讓陳韓三找不到有明顯弱點的側翼所在。

要說有缺點,就是江東左軍的這種後翼防禦陣形有些單薄了,其後翼才一千多步卒,卻列出六個環環並列的斜陣,縱深的層次有限,厚度也有限。

在陳韓三看來,即使找不到有明顯弱點的側翼,那就從正面強攻進去,只要一舉透陣,江東左軍的後翼蓮花瓣狀的列陣也就要徹底的散亂掉。

陳韓三所部數百騎兵沖鋒而來,正當面的江東左軍兩個步卒哨陣,非但沒有收攏,集結成更緊密的防禦陣列,而是在戰鼓聲中,推盾車,提高盾,往外推出,有主動接戰的意圖。

江東左軍在當前情況,其後翼還有如此之強的主動求戰之意,令陳韓三暗暗心驚,但同時也暗感僥幸。

發動起來,前驅而進的步卒陣列,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分散,對抗騎兵沖擊的能力不能跟集結緊密陣形的步卒陣列能比,更容易給騎兵沖透。步卒對抗騎兵,靠的就是密集陣形,靠的就是紀律與袍澤之間的默契配合。一旦步卒陣形給騎兵沖垮,往往意味著給無情踐踏,潰敗的開始。

陳韓三見有取勝機會,親自擂鼓,要前出的騎兵不計傷亡的將江東左軍的後翼破開口子,打透其陣心,一舉將其猛攻河東大營南門的攻勢也瓦解掉,他甚至將第二撥出擊的騎兵也安排好。

令陳韓三意想不到的,江東左軍主動接戰的兩個步卒陣列,在進擊的過程中,各向左右展開,在中間主動留出不小的缺口來。

這時候陳韓三才感到不妙,他將旗鼓交給副手,驅馬到江東左軍兩個步卒陣列的正前方觀察敵情,赫然看到兩個步卒陣列中間缺口裏閃爍的是江東左軍重甲騎的甲胄寒光——兩個步卒陣列因進擊而展開,中間形成的缺口,恰給其陣心的重甲騎讓出提速沖鋒的通道。

重甲騎前突的速度並不快,陳韓三心裏在默算,在他所部騎兵與江東左軍步卒前列接觸之際,江東左軍的重甲騎剛好突出來……

陳韓三想下令撤軍都不行,江東左軍的披甲輕騎各有百余人從側翼馳出,就等著他這邊回撤好掩殺其後!

戰馬跟戰馬是有分別的。

以林縛在崇州所執行的標準,陳韓三所部騎兵跨下絕大多數的戰馬只能算走馬、駝馬一級,體重達五六百斤,已經是彪壯了。而江東左軍重甲騎的騎乘馬體重標準是八百斤以上,人披鎧,馬亦披甲,人馬相合,差不多將近一千一百斤。

也就不難想象陳韓三所部輕騎與江東左軍的重甲騎正面撞上會有怎樣的效果。

兩軍前陣相接,血肉翻飛之情形,令陳韓三心悸、肉顫。他知道,翻飛的血肉,大多數是他輕易舍不得拿出來打硬仗的騎兵精銳,江東左軍步卒有盾甲,重甲騎有重鎧相護,在沒有給沖透其陣的情況,傷亡有限得很。

在看到江東左軍的步卒進擊後,陳韓三才毅然下令撤軍,中止毫無意義的單方面被屠殺,令第二撥騎兵突出數十步,防備江東左軍的披甲輕騎突殺出來。

粗粗的清點,這一次沖鋒失算,就折損近百名精騎,陳韓三心都要滴出血來。

林縛也沒有月夜在野地圍殺陳韓三所部騎兵的奢望,重甲騎好用,但耐力不長,步卒的速度不夠,除非能攻其必救,眼下卻沒有全殲陳韓三所部騎兵的條件。林縛下令整飭後翼,將陳韓三擋在外圍即可,他的目的是確保寧則臣攻流民軍的河東大營南門不受幹擾。

陳韓三這時候才分辨清楚江東左軍在後翼所布陣形。雖一千兩百步卒結六個斜陣,每兩個斜陣側後夾一隊重甲騎,披甲輕騎在陣心附近作為預備隊,陳韓三這時候手裏只有騎兵可用,就算不計傷亡,也難撼動江東左軍的後翼陣形……

林縛與秦承祖、寧則臣、周普商議出來的打算很簡單,以兩營步卒,一哨重甲騎兩哨輕騎護住後翼,以三營步卒為主力,猛攻流民軍河東大營的南門,占住上風向,從南門攻進去,將流民軍從河東大營裏趕出去,鳩占了鵲巢,便算勝利!

河東大營與宿豫城之間的浮橋給上遊沖來的巨木撞斷了好幾節,鐵索也斷了兩根,夜裏修復不了,河西宿豫城裏的援兵渡不了河。

流民軍在泗水河東岸,除了陳韓三所部援兵外,大營裏還有六千兵力,按說流民軍的兵力已經不少,還占著守營的優勢。但在南門給沖車撞毀之後,江東左軍的前哨突入南門,搶上寨墻,流民軍與江東左軍在兵員,訓練、配合作戰以及武器裝備等各方面的差距就越發的分明起來。

當江東左軍猶有余力,有節奏的替換前突攻堅的步卒時,流民軍甚至要當場擡出銀子來召集敢在正面攔截江東左軍進突的死士,更多的流民軍在看到前面血路鋪展後,稍稍抵擋,便往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