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山河碎 第十四章 東行出海(第2/2頁)

儋羅即為濟州島,踞崇州僅有千裏之遙,早在數百年前,就偶有海商往來儋羅、九州、高麗與江東之間。東海寇崛起後,東海上的海商絕蹤,但是也偶有東海寇前往儋羅這些地區劫掠。特別是奢家向東海滲透以來,有些東海寇勢力不甘心給控制,又無力與奢家支持的勢力在東海抗衡,便東渡大洋,在儋羅、九州、高麗沿海活動。

儋羅(濟州)島面積不大,丁口不多,但長久以來都是獨立一國。但是慶裕八年,高麗兵侵入儋羅,擄儋羅太子為質,儋羅從此便成了高麗的屬國。

高麗國雖弱,但地廣連郡,有一兩百萬丁口,林縛暫時還沒有余力去對付。

儋羅成為高麗屬國的時間也不過二十多年,儋羅人對高麗滿懷怨恨,特別是高麗於崇觀七年給東虜破國稱臣,雖說只有三萬余丁口的儋羅人卻也蠢蠢欲動起來,有意掙脫高麗人的控制——林縛自然是非常願意推他們一把。

高麗收儋羅為屬國之後,便以儋羅為養馬地,孫文炳早在去年秋時,便拿崇州所產的鐵器、棉布、蔗糖跟儋羅人換戰馬。

林縛雖然沒有建龐大騎營的計劃,但是戰時的斥侯、通訊以及小量騎兵隊伍編入預備隊或掩護側翼,都非常的必要。有儋羅島這個廉價的馬源地,一匹棉布便能換一匹戰馬,要比到北方以四五十匹布才能換購一匹戰馬的高價合算得多。

從另一方面來說,不產棉,以葛麻為主要布料來源的儋羅島,細軟全身的棉布絕對要算高档布料,價格自然不能跟差不多已經普及了棉布的江東郡比。

只是儋羅人養馬主要是繳貢給高麗人,島南的草場養大約常年保有近三千匹優質駿馬,但在儋羅人擺脫高麗人的控制之前,能偷偷拿出來交易的馬匹數量非常有限。雖說換得的馬匹數量也不多,但也能勉強補充騎營的戰馬損耗,就這一點已經是非常的難得了。

※※※※※※※※※※※※※※※※

十七日日頭微跌時分,船隊便看到儋羅島西海岸,遠遠看見島中央巍峨聳立的日出峰,也是南高麗的第一高峰。顧君薰從燕京到江寧途中,看過泰山,便覺得日出峰比泰山似乎也不低。

以靖海都監使的身份成為儋羅王庭的貴賓,林縛與顧君薰在儋羅住了兩天。

臨行前,林縛將兩百余套兵甲,百余張桑木弓以及一艘集雲級戰船慷慨地贈送給儋羅王,還同意派人幫儋羅人訓練一支千人規模的精銳武備,以便在儋羅宣布獨立之後對抗高麗人的報復。換來的條件便是在儋羅島的西海岸劃出不足四五百畝大的小塊平地出來,以便靖海都監使司在這裏建塢港要塞,駐入以兩艘集雲戰船,兩百兵力的水營部隊。

對於留駐少量戰力,林縛的說法自然是為幫儋羅人對抗高麗人。如今大越跟東胡人打得厲害,而高麗人又是東胡人的屬國,幫助儋羅人牽制高麗人,便能削弱東虜人的力量。

這個彎子繞得稍微也有些遠,缺乏說服力,林縛又強調駐兵還可以打擊從東海逃竄來的海盜勢力,更主要的是為維持儋羅與江東郡的貿易往來。

儋羅人對汪洋大海之外的大越朝沒有什麽戒心,又迫切想得到援助對抗高麗人,即使開始有些猶豫,也很快打消顧慮,同意給林縛從西海岸劃走一小塊地。儋羅人主要與北面的高麗以及東面的九州島聯絡,西海岸的海岸資源都是白白的閑置在那裏。

林縛盯上儋羅島也非一天兩天,當下就從日出山西南麓,也是與長山島隔海正對的西海岸劃走一小片兩面依山,一面臨海,一面有狹窄通道通往儋羅島南平原的狹長土地。

這片土地雖然只有四五百畝大,但基岸平直,外有護波長岬,形成一座天然的灣港,幾乎不需要怎麽投入,便能泊入一支中等規模的船隊。而且在南側還有大片可以延伸、擴張的岸線。

林縛直接將這裏命名為濟州港。考慮高麗人即使發現濟州塞的存在,不打招呼主動攻擊的可能性也較小,林縛使葛存信的長子葛長根率一哨水營以兩艘集雲級戰船為主力駐紮下來,經營此地。擴大駐軍,也要等此地塢堡建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