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七十二章 海上接戰(第2/2頁)

寇船見巡海戰船隊分作兩部,沒有能力將巡海主力船隊吃下,看著主力船隊揚帆繞開四五裏遠之後,便想著分而擊之,先將中小型戰船分出來的船隊吃下來,行船接近有意接戰。

這邊只以弓弩迎擊,寇船接近到三五十步以內,便槳帆齊用,往下風向行,拉開與寇船的距離,避免接弦混戰。

寇船心裏也明白,如此糾纏,會不知不覺的給拖到下風向去,一旦給巡海主力船隊占據上風向後,將會給他們迎頭痛擊,看著這邊誘戰,便停止追擊,繼續往上風向行。這邊也便變帆轉向,繼續逆風而行,三番數次,拖延寇兵的行速,消耗寇兵的體力。

在廣闊的海面上,逆風不借風力,搖櫓劃槳而行,對槳櫓手的體力消耗是巨大的,兩方三支船隊在海上糾纏了約兩個時辰,離開大橫島往西行了有三四十裏的距離,在遠遠能看到大小洋山島出現在海平面上,寇船的速度終於是緩慢下來。

宋博站在“津海號”的甲板上,他是清楚“津海號”除了五杆船桅共二十一面縱帆外,還配有八副大櫓以便在海面上能逆風直行。

“津海號”主甲板下除最下層的裝壓艙石的底艙下,還有一層貨艙,兩層藏兵艙,從船底龍骨到宋博所站的主甲板有兩丈六尺高,在主甲板的尾部還有三層尾艙,尾艙甲板距海面就有三丈高。

櫓艙就在主甲板下藏兵艙室的兩側,平時舷板封閉,需要用時才打開來,將大櫓放下水。

在寇船逆行速度緩下來之後,雖說巡海主力船隊還是沒有能占到上風位,但是這時候趙青山所在的指揮船變換了指令。

宋博看不到腳下“津海號”的情形,卻能看到其他戰船兩側的舷板開,長達數丈的大櫓伸出來落下水中。先借風帆盡可能的接近寇兵,緊接著八名輔兵合力操作一副大櫓,在櫓室裏合力搖櫓逆風直行,逆行的速度還是比不上輕便的蒼山船,但是竟然不比中型的海鰍船慢。

寇兵這時候才面臨接戰以來的最大危機,看到在逃到大小洋山島之前,六艘海鰍船根本擺脫不了追擊,便調整陣形,轉向揚帆,欲借風勢對巡海船隊發動攻勢,想要沖開巡海船隊的陣形,好借風勢往大橫島方向逃竄。

整個巡海船隊經過加強之後,正卒輔兵總數加起來近兩千人,是出島寇兵的兩倍,而且戰船所占的優勢很大。林縛不怕寇兵接舷作戰,就怕寇兵借著船小輕便的優勢在海上兜圈子或龜縮在島上不出海。

看著寇船沖來,兩艘津海級主力戰船先變帆轉向,讓開到兩側,以四艘集雲級戰船為接舷戰主力,輔以海鰍船、蒼山船,將十數艘寇船糾纏住。在十數艘寇船給拖到下風向之後,兩艘津海級主力戰船,變帆轉向,直接以船體高大的優勢壓迫寇船,箭矢磚石以及裝滿火油的陶罐一起泄下,打擊寇兵。

“津海號”咬住寇兵的一艘海鰍船,周同、葛存雄在主甲板上親自指揮作戰,林縛在敖滄海等人的護衛下,帶著宋博、王成服等人退到尾艙甲板上,觀望整個戰局。

宋博心裏替寇兵暗感可惜,雖說寇兵幾乎都是招募奢家在東閩沿海地區裁撤下來的精銳,作戰悍勇不比江東左軍差多少,兵甲也利,但是雙方在戰船的差距,此時看來尤其的刺眼。

“津海號”的主甲板比海鰍船要高出近丈,堅固厚重的橫撞過去,幾乎要將海鰍船直接撞沉,有數名寇兵冷不及防,給直接撞落下海。“津海號”寬闊的甲板上,甲卒輔兵多達二百余人,多持弓弩,刺槍,打擊寇兵,防止寇兵強登主甲板,甲板下的兩層藏兵艙室也有甲卒輔兵二百余人,小孔弦窗打開,弓弩射擊,或拿槍矛攻擊接近的寇兵,尾艙甲板更設有兩架床弩射擊遠處的寇船,在“津海號”的兩側,還有兩艘海鰍船,兩艘蒼山船護衛,防止其他寇船合圍“津海號”。

接舷糾纏而戰了大約半個時辰,寇船便不支潰敗,殘部往大橫島方向逃竄,巡海船隊這邊拿數十支鉤鑲鎖住兩艘海鰍寇船,五艘蒼山寇船,將這幾艘寇船上頑抗的寇兵剿滅之後,沒有對寇船殘部進行追擊,而繼續變帆走“之”字形,逆風往大小洋山島方向航行。

大小洋山島是嵊泗諸島最西端的兩座島嶼,是東海寇最接近海虞縣的兩處據點,距海虞縣最東端的陸地,才七八十裏海路,是東海寇進攻海虞縣的橋頭堡,盤踞的寇兵不多。攻陷大橫島的難度很大,聚集江東左軍所有兵力,才能放手一打,但是還要防備東海寇主力從昌國縣諸島來援,江東左軍的兵力還是嚴重不足,林縛此行巡海,主要是將大小洋山島的東海寇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