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五十一章 五月(第3/3頁)

每座圍攏屋所容納的丁口,除了負責開墾,種植一千兩百畝到一千五百畝麥稻及棉麻田外,每座圍攏屋的生豬養殖也要從當前的十頭提高到六七十頭左右,並負責一部分家禽的養殖。

這樣才能給江東左軍提供足量的肉食,還能漚肥,積肥給田地補充一部分肥料。

當然,西沙島要實現自給自足,至少要等到明年夏糧收獲之後。

※※※※※※※※※※※※※※※※

到六月上旬,拖延了近兩個月的廣教寺通匪案終於結案。

清查寄田二十二萬畝,罰賦八萬余石,約有九千畝收為官田。除了提供築城所需外,還有五千余畝官田積余劃為江東左軍軍屯用田,崇州縣增加正賦田二十二萬余畝,這次夏糧賦稅直接增加近兩萬石,預計全年糧賦增加五萬石。

即使不算各種攤派,也使崇州縣收賦能力提高到每年十萬石左右。以地方開支與抽餉賦四六分成,江東左軍一年可以從崇州縣抽餉糧六萬余石,比之前足足提高了一倍有余。

但是,這一切還只是江東左軍做出崇州縣,海陵府及郡司看的表面上的帳。

實際上,整個五月,通過李書堂、李書義等人繞過宣慰特使韓載及崇州縣,與各家豪強世族直接交涉,在西山河口,紫瑯山,九華寺及鶴城還額外置換出十四萬畝出來作為屯田。

這十四萬畝地多為中下田,但都是有佃農耕種的熟地,這次夏糧豐收,江東左軍從這十四萬畝地裏直接就有大量的進項。

崇州佃戶租種田地,除了承擔賦糧及各種攤派外,還要額外向田主繳納五成的收成作為田租,實際承擔的租稅負擔高達到六成以上。遇災年,稅賦也許能減免少許,但田租卻是絲毫不減的,使得崇州富饒之地,占崇州大部分丁口的佃農生活卻極為困頓,社會矛盾激烈。

十四萬田地置換完成之後,林縛直接將田租從五成減到三成,除丁稅糧賦,其他攤派一律免除,除佃農的實際負擔降到收成的四成以下。

就算這樣,江東左軍依舊在夏糧收獲後從這十四萬田地裏抽租稅四萬余石。

除了減租減賦之外,林縛在這十四萬田地上還推廣永佃權。推廣永佃權,佃農雖然沒有田地的所有權,但是永遠續租的權力,只要正常交租,不用擔心田地給田主收走,從而使去養家糊口的最後憑借。

提廣永佃權並減租減賦,才能將佃農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起來,才能將他們組織起來興修水利,積肥改良土地,最終都是要提高土地的整體收成。

對於這些土地上的佃農,江東左軍直接興起的減租減賦運動以及推廣永佃權,使他們都受到直接而巨大的收益。雖然夏糧收成增產不多,但是由於減租減賦,平均每戶佃農的夏糧收入差不多提高了五成左右。

佃農佃戶是單純而質樸的,誰能給他們帶去最直接的利益,他們就會發自內心的擁護誰。這跟劉安兒在能半年時間裏能聚集數十萬流民也是一個道理。關鍵是劉安兒無法從正常渠道籌措糧草安頓這數十萬流民,人馬雖眾,最終也只是淪為流寇。

通過減租減賦及推廣永佃權等簡單動作,雖然十四萬畝地的夏糧少收租賦一萬余石,但使所依附的六千余戶佃農,近三萬丁口,迅速成為江東左軍在九華寺,西山河口,紫瑯山及鶴城立足的根基,實際使江東左軍五月就提前完成對崇州縣的深入滲透。

林縛除了在九華寺派駐一哨甲卒,並將九華寺改造成利於駐軍長期防護的小型軍塞外,還最先在九華寺屯田依附的佃戶裏檢選精壯,組建九華鄉營。

九華鄉營的編制才兩哨四百余人,林縛真正想做的,就是夏忙過後,就開始組織九華寺佃戶裏三千余精壯青年進行民勇輪訓,到秋糧收獲入庫後,就組織九華寺佃戶開挖貫穿西山河與運鹽河的河道。

要說通匪案結案後利益受損最嚴重的當然要算十九處僧院的僧尼,差不多有九百余僧尼或給驅逐出崇州縣,或還俗歸家,此外還清查出隱匿僧院名下的大量寄戶。

這次的通匪案,使林縛相信進行一次全縣範圍的丁口及田產普查工作,能榨出大量的油水出來,崇州的稅賦在翻倍的基礎上再翻倍,也不是什麽令人吃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