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六十五章 開漕諸策(第2/2頁)

林縛從陽信返回,有近六千捉俘民夫一路跟著到渦口寨來。最為難得的,這六千捉俘民夫幾乎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丁。在陽信時,他們像是溺水之人抓住唯一一根稻草,將希望全都寄望在林縛及江東左軍身上。林縛也沒有令他們失望,到津海後,安置他們也是以避兵禍逃鄉難民的名義,使他們不用再有給戰後清算的擔憂。

以工代賑是林縛一貫的思路,就算不開海漕,他也有好好經營渦口的心思。

早在十四日他率部抵達渦口,就將六千捉俘民夫交給林夢得、孫尚望妥善安置。待東虜主力確實退到寧河、薊州一線,林夢得、孫尚望就已經著手準備動用六千青壯民夫修整海塘、海港,並打算在渦口寨的對岸再築一座軍寨,作為渦口巡檢司的駐地。

晉中軍殘部還有兩千步騎,傷病六百余。江東左軍留駐津海有兩千四百余步騎,傷病四百余——當然了,周普率八百甲卒護送一千一百余傷病乘海船返回崇州西沙島療傷休養一事以及邵武軍殘部編入江東左軍之事,林縛就沒有必要都詳細地跟湯浩信進行說明。

津海大捷之後,為防止虜兵反撲,也為戰後難民大規模的返鄉做準備,林縛在渦口寨外擇海島築軍寨用來疏散民眾與囤積大量的物資,以有天然港灣,在渦口東南六裏之外的津衛島為主,囤糧逾四萬石,渦口寨也有存糧兩萬石。

除了運往崇州販售的口外馬外,渦口、長蘆、青齊三寨還有口外馬兩千六百余匹,壯騾馬近兩千頭。

集雲社船隊雖然暫時返回崇州去了,但是林縛很早就吸引登州等地的海商組織運物資到津海來,在津海渦口的海船雖然單船載量小,但是數量多,總運力達到兩萬石。

※※※※※※※※※※※※※※※※

湯浩信聽林縛交了底,陡然是松了一口氣,他之前能想到只有津海這邊具備開海漕的條件,但也沒有想到津海這邊積存的資源是這麽充足。

“江東左軍獲勝絕非僥幸啊,我是戶部出身,治軍先補給的道理,我還明白的……”湯浩信說道。

林縛當初離開濟南穿插到河間府來,就是考慮到借海路進行定點補給的便捷,聽湯浩信這邊說,他只是笑笑,廚子將肉醬面端上來,林縛與諸人一人一碗的先囫圇吞了飽,通宵達量的擬了一個大體的分工計劃。

長蘆寨也是渦水河畔,只是比起近海堤的渦口寨來,更靠近內陸十一二裏。

林續文率鄉兵、鄉民及晉中軍負責開挖河道,修護赴京畿驛道等事,主要是拓寬渦水河河道,增加轉輸通航的能力。

馬一功先率晉中軍一部、鄉兵千人隨工部主事陳晉唐當前就前往衛台,為截衛河水入渦水河做準備。

之前軍民大規模的聚集在渦口寨附近補給、賑濟,這時候三萬余鄉民、鄉兵及晉中軍一齊都遷往長蘆寨,並在渦水河沿岸建造新的聚居點,為多處同時開挖河道做準備。

林續文本身就是工部出身,對治河、築路一事在行,他去長蘆寨坐鎮。

楊一航率一部晉中軍配合津海知縣率鄉民從渦口寨沿渦水河往內線輸送物資,確保河道開挖與驛道修築的物資補給。

林縛、湯浩信以及戶部主事張文登就留在渦口寨,負責修建糧倉,渦水入海口截流,修復海港以及組織海船往渦口輸運糧食。留在渦口寨的,除了江東左軍外,就是六千捉俘民夫。

林縛的意見是對渦口寨進行清空,所有人員都移駐到寨外,臨時住營帳,將渦口寨直接改造超大型糧倉,這樣才能贏得足夠的時間,而且往渦口寨的儲食工作要立即開始。

只有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強行組織海船是不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登州、萊州等地將糧低價賣給海商,在津海高價收購,用高額的價差,將糧食從山東引到津海來,並要登州水營確保北線海路的安全。

只要渦口有足夠的存糧,就算用獨輪車推,也能將糧食運到兩百裏外的燕京去。

首先要保證登、萊等地有足夠多的糧食,並且保證登萊等地向海商出售的糧食足夠廉價。原先山東免漕以賑濟南府、平原府,就要立即請旨改變原先的部署,使山東東部的近三十萬石漕糧往登、萊等地聚集,江東郡北上的首批漕糧可以去賑濟濟南府、平原府。

這些事都要朝廷派欽差特使去督辦才行。

這是緩解京畿糧荒的燃眉之策,只要能在四月往燕京輸送三五十萬石的糧草,不管成本多高,至少能保證不生出大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