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江東亂 第六章 救災之利弊(第2/2頁)

“崇州這邊,你看這樣好不好。”林夢得說道:“你也只是從權協助地方處置災情的名義,賈鵬羽所簽發公文裏所謂‘籌糧先濟災民’的要求你可以不去理會?”

“魚跟熊掌無法兼得,天下能舍害取利的事情太罕見了。”林縛苦笑道:“這則公函到了崇州縣,崇州縣勢必會將救災事務推到我頭上。這次就算我們私下貼大筆的銀子出來,東陽那邊還是有人都會認為我們拿本該屬於東陽編練鄉勇的糧餉來賑濟這邊的災民。”

“既然無法兼顧,賑濟災民之事也是必行。”林夢得考慮過得失,還是堅決地支持林縛在西沙島賑濟災民,“旁人不知長山島事,所謂流民都非生來流散之民,若是這兩三萬流民能在西沙島生根,他日若是生變,便是長山島之大助。曹爺與我商議,不能單純的只是賑濟流民,養望之余,還有其他事情可做……”

林夢得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邊思慮邊說道:“如今胡家投效於你,我看是最好不過。胡家是崇州當地人,用胡家不會給懷疑,再則胡家也值得信任。我們可以借賑濟之便利,助胡家遷到西沙島紮根。如此一來,就算此間事畢,也能借助胡家保證你對西沙島的長遠影響力。”

林縛點點頭,說道:“確實可行,先將這兩天事情應付過去,我找胡致庸兄弟商議。”

林縛當夜就將按察使司公函抄送去崇州縣。知縣陳坤依舊沒有露面,戶房書辦李書義硬著頭皮再次坐船來到西沙島。

“林大人,耿師爺回去給陳大人狠狠地教訓了一通。”李書義臉笑心哭的將縣裏公文交給林縛,“崇州這趟受災非止一處,陳知縣、肖主簿、耿縣尉等人都分赴他處,要我過來聽從林大人的吩咐。”

既然按察使司公函裏提到“籌糧先濟災事”,而崇州縣受災又不止西沙一處,縣裏就決定將西沙賑濟之事完全推到林縛的頭上,李書義甚至連個衙差都沒有帶,就帶了兩個家人上島來協助林縛賑濟災事。

※※※※※※※※※※※※※※※※

夜裏又下了暴雨,風襲浪湧,林縛選了東北灘地勢稍高的坡地做救災營地,營地東側有大片的灌木叢能阻滯風浪,大體上還算安全。只是還沒有搭建出足夠多的窩棚來,除了傷病優先照顧外,大部分災民都只能站在大雨裏過夜。

林縛初時穿著雨蓑,很快就給雨水澆透,便將雨蓑脫去,穿著濕透的官袍在大雨裏視察災情。有幾處圩堤給暴雨澆灌大面積垮塌,泥沙給湍急的江堤帶走,仿佛一夜之前就有大片的土地從眼前消失。不過這些危險區域事先都有警覺,將安置在那裏的人及時撤了出來,沒有造成什麽人員傷亡。

賑濟容易,安置卻難,林縛估計著地方府縣與郡府司最終就算拿出安置流民的條陳、政策,還會有許多流民留在西沙島。千百年來,農民對土地的渴望與深藏的熱情是難以想象的。

林縛任豪雨澆濕衣裳,久久凝望給暴雨、浪濤沖塌的缺口,從他站的地方望過去,那缺口只是一團更深的黑影——沙質地形不穩定,夏季風暴,土地貧瘠都是西沙島無法擺脫的惡劣自然環境,但並非沒有克服的途徑,只是地方官府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罷了。

※※※※※※※※※※※※※※※※

遠處的江裏,一艘巨舶隨波起伏,救災營地這邊還有幾盞風燈在大雨未熄,遠遠地看過去就像是微弱的螢火。

秦子檀站在船艙,也不顧飄進船艙來的雨滴,看著遠處岸上救災營地的螢火似的風燈,懊惱得直跺腳,沒想到還是來晚了一步。

秦子檀知道西沙島重災,沒有耽擱就從湖州抽身趕來,與從維揚趕來的杜榮在湖陽縣段的揚子江裏匯合。無論是唆使西沙島災民叛亂,還是以慶豐行攘助崇州縣衙門的名義賑災往西沙島裏滲透奢家跟東海寇勢力,都有大作為。

秦子檀剛剛跟部署在崇州的眼線聯系上,知道西沙島風災跟海潮回灌,流民溺斃近一半人,崇州縣裏的態度也已經明了,地方上受災也嚴重,根本無暇顧及這些遭災的流民。

無論是大災還是大疫,能存活下來多為身體強壯的中青年,這次大災可以說是替奢家在臨近江寧的腹心之地天然的淘汰出一支精兵底子。由於地方對流民的敵視跟排斥以及地方官府的不作為,這些沒有其他活路的遭災流民本可以給奢家輕易慫恿或拉攏,誰能想到林縛竟然又先走了一步!

不顧船在風浪裏顛簸,杜榮也神色陰沉的盯著島上,林縛此時已經是紮在他們心頭的一根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