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江東亂 第三章 風災(第2/2頁)

除了救災的人手,林縛在敖滄海、胡致誠的陪同,走遍東片半島察看災情,粗步估算在昨日風災,海潮回灌中溺斃者不下兩萬人,堪稱慘烈。怕是整個江西郡、湖廣大部分地區入夏後直接在大澇溺斃者都沒有兩萬人。

除了大量屍體給退潮海水帶出海外,還有大量給溺斃的屍體在受災處隨地可見。

林縛他們在島上等到黃昏,崇州的救災官員並沒有出現,島上災民還有兩三萬人,不要說吃飽飯了,連口熱水都喝不到。

林縛知道他在這裏公然組織救災是件犯忌諱的事,不過他在江寧做的那些事有哪些是不遭人恨的?再說他狠不下心將兩三萬災民丟在島上任他們餓死或任疫情漫延而袖手不管。

林縛找來周普、敖滄海、吳齊以及大鰍爺葛存信簡單的商議了一下,就決定將“江東郡按察使司兵備道籌糧使林”以及“江東郡按察使司東陽兵備道集雲衛勇”的旗號豎起來,以籌糧使的名義先在西沙島組織救災。

組織人手將大量災民往島西北地勢稍高處聚集,集中起來一是方便救助,另一個也是將災民往災情稍輕區域轉移,與可能發生大疫的地區隔離,也方便組織人手收集掩埋屍體。天氣炎熱,防疫工作是最刻不容緩的。

周普、敖滄海、吳齊以及葛存信等人可以說是對當世官僚階層都有著程度不同的不滿情緒,對流民有同情傾向,林縛做這樣的決定,他們自然擁護。

要說地位以及權勢甚至有野心有能力者,天下勝過林縛者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恰恰是林縛遇難扶危,遇險救難,勇於承擔責任的處世風格與氣度,才是將曹子昂、秦承祖、傅青河、林夢得、周普、敖滄海、吳齊、葛存信等一幹隨便放到其他地方都能獨當一面的豪傑人物聚集到他的麾下而不離心的根本。

任何一方勢力都有其核心的聚集人心的要素,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志同道合”。天下並無無緣無故的忠誠,忠誠來自高度的認同感。林縛要不是這樣的林縛,便是他才智再深,能力再強,頂多也只是如秦子檀、趙勤民那般做別人的謀士,做別人的部屬。

林縛讓人將胡致誠找來,跟他們說道:“胡先生,我有一件事要托你們去做……”

“請林大人吩咐。”胡致誠說道。

胡家跟西河會不同,西河會勢力不少,林縛聲勢再大,也不過是顧悟塵的門客而已,離開顧悟塵,江寧權勢、地位比林縛高者數不勝數,西河會不可能將延續四代,關系兩千會眾生計的未來押寶式的押在林縛身上。

胡家則不然,胡家當初為二子湊足兩千兩贖身銀就元氣大傷,這次損失一船糖也傷筋痛骨。再說寧海鎮副將蕭濤遠將使胡家隨時處於破家滅門的威脅之下,胡家能有的選擇極為有限。

胡致誠心裏已經想透徹,林縛不僅對胡家有兩次相援大恩,再說也找不到人能如林縛這般可以托付胡家老少二十多口的安危了。清流視林縛如異類,胡致誠為經商人家,有著務實,不講究虛名的特點,本來對林縛就沒有特別的偏見,昨夜與侄子喬中秉燭夜談,更是覺得林縛的許多行事風格很投他們經商人家的脾氣。

只是沒有能跟兄長商議,胡致誠也不便立時表態。不過林縛決心在島上救災,有事相托,胡致誠自然責無旁貸的承擔下來,心裏想,林縛能如此有擔當,才能放心地將胡家老少二十幾口的安危托付給他。

“我不能將兩三萬災民棄在島上袖手不管。”林縛說道:“我會派船送胡先生夜裏去崇州。一是托胡先生帶一封信給崇州知縣,西沙島歸崇州縣所轄,風災甚劇,崇州縣有救災之責,崇州知縣不出面不行。二來就算崇州知縣會出面救災,怕是時間上會有拖延,但是救災之事刻不容緩,我希望請胡家人幫我在縣裏連夜置辦救災物資,明天就運來這裏救急……”

大部分甲卒都留在島上,使“集雲一”、“集雲二”由大鰍爺葛存信率領著隨胡致誠、胡喬逸叔侄去崇州找置辦救災物資,並知會崇州縣方面。

另外,林縛也寫了兩封急信派人連夜上岸騎馬分別趕去江寧、東陽,捎給顧悟塵以及他的頂頭上司按察僉事肖玄疇,只說受風浪所累在江裏夜航失了方向,飄流而下直到西沙島才停船靠岸,恰遇到西沙島大災,作為西沙島上唯一的官府人員,只能留下來先救災,待崇州縣派人接手之後,才能脫開身去平江府籌糧。

只要按察使內部給他一個從權處置的名義,林縛就可以撇開崇州縣地方在西沙島組織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