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寧風月 第一百七十章 疥癬之患(第2/3頁)

“不說這些了,在此長嗟短嘆又無益時局,征事郎民勇之策若能行之府縣,堪為治國安邦的良策。舒翰,你們一起去看民勇編訓。”葛司虞從江寧工部將作廳主事任上轉去龍江船場做副監,雖說還是九品芝麻小官,畢竟是項實職,林縛下定單造的兩艘五桅帆船便是在葛司虞的監管之下。他在河口建了宅子,打算過些天就全家遷到河口來,心情要比趙舒翰愉快多了,慫恿著去看圍攏屋西看民勇編訓。

※※※※※※※※※※※※※※※※

河口安置流民以及避兵禍難民超過四千人,不僅為河口建設提供充足的勞力,也為林縛在河口編練民勇實行階梯武備提供了人口基數。

朝廷許四府正式公開的編練鄉勇,除糧餉兵備需地方籌備外,其他皆同鎮軍,亦授武官。河口之民絕大多數為陷落寇手的石梁縣籍人,在河口編練民勇也就有天然的名義。

當然,此時大規模的編訓民勇,就不再僅僅是為集雲社武衛提供後備兵員,為取得林廷立等林家人與顧悟塵的支持,林縛必然要同意將來上林裏鄉勇亦可從河口編練民勇中撿募精壯補充戰損。

如今顧悟塵、林庭立在東陽編練鄉勇,勢必以林濟遠、陳壽巖率領的兩百上林裏鄉勇為骨幹,林縛在河口編訓民勇實際上也是為東陽鄉勇訓練後備兵員,也只有如此,林縛才能在河口便宜行事。

林縛此時整理、編撰出來的練兵細則積累已經五六十頁紙,他沒有瞞楊釋,自然也沒有瞞顧悟塵的意思。畢竟他的練兵思路與當世主流有很大的差異,顧悟塵他們一開始也沒有特別的重視。

河口一戰,集雲武衛大多數都是新編入的林家鄉勇,在林縛身先士卒的率領下卻勢如虎狼,戰鬥面貌要遠強過整編前,新編武卒都是楊釋親自從流民中撿選出來的,交由林縛訓練才有兩個月,趙虎率之乘車船而戰在朝天蕩裏破寇船陣如破竹,如脫胎換骨。河口之戰所戰的敵寇可以說都是散勇,曲家通匪案也沒有對外詳述曲家通匪案的細情,但是親眼目睹河口之戰的內部人員都能看到林縛身上遮掩不去的練兵才能。

楊樸、馬朝等在軍營長期廝混過的人也認識到,要是朝中給東陽的三千定額鄉勇都能有河口之戰中集雲社武衛所表現出來的戰鬥意志,將劉安兒部從東陽府北境驅逐出來就容易多了。

顧悟塵與林庭立在東陽編練鄉勇的壓力很大,林縛在河口的工作其實是分擔了他們的一部分壓力,顧悟塵甚至撥備一萬兩銀子給林縛專用此事。

顧悟塵是務實的,查抄曲家他這邊截留下超過二十萬兩現銀,沒有什麽猶豫不決的,除林縛、陳元亮、張玉伯等人私分外,他名下所得最多高達十二萬兩現銀。顧悟塵他遠強過普通官吏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想著將這筆銀子滿足自家的私欲,而是打算將大部分銀子都貼去編練東陽鄉勇。

朝廷只給了練兵的正當名義,但是三千鄉勇要練成精兵,一年糧餉就要六萬兩銀子,輜重兵甲配備費用更是高得驚人,這些都要地方自籌。顧悟塵要成事,這時候跟地方扯皮又會延誤時機,不能不先貼銀子進去。

當然,顧悟塵能如此貼銀子進去,東陽鄉勇練成之後,也不可能不成為他的嫡系。

顧悟塵囿於黨爭,也有些迫不得已,就像林縛不得不依賴顧悟塵一樣,顧悟塵不得不依賴朝中的張協等楚黨沒有選擇。除此之外,他還是很有能力跟魄力的官員,要遠強過他人。

所謂民勇,是林縛結合當世鄉勇與後世預備役兩者形式加以變化所確定。

對河口十五歲以上男子全員分批次的進行為期十天到十五天的集中軍事訓練,是為續備民勇。從續備民勇中撿選精壯,每個季度再進行為期十五天的集中軍事訓練,是為骨幹民勇。以骨幹民勇作為河口的基礎防衛力量,以及給武衛及東陽鄉勇提供一部分後備兵員。

民勇編組以圍攏屋為基礎,每座圍攏屋保證骨幹民勇四十到六十人,設武兵室一座,備竹槍、單刀、木盾、獵弓等簡易兵器,訓練期間,給續備民勇、骨幹民勇發放夥食補貼,也要積極引導骨幹民勇成為河口諸多項工作的骨幹。

林縛在河口圍攏屋以西辟出大片空地作為民勇訓練營地,采取輪訓制,不影響河口建設及其他諸多事務用工,正當訓的民勇亦可作為河口日常警衛力量調用。

雖說這個工作一開始就由曹子昂在做,但是河口之前的工作重點不在這一塊,沒有人,也沒有足夠物資提供給曹子昂做這事,大量的避兵禍難民也是五月過後才湧來河口的,之前編練出來的兩百民勇也沒有後續民勇與骨幹民勇的區別,河口之戰時林縛也只敢用他們來收屍捉俘,此時則有正式開展這項工作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