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3章 猛將匯聚

劉辯派出高順,陳到,裴俊三將前往太原,同時派出的還有高順手中的三千陷陣營。

原來的陷陣營與長安一戰中被呂布拋棄,被陌刀軍擊敗,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下高順與不到五十人存活了下來。後來經過劉辯的勸導,高順率領著剩下的陷陣營歸降,劉辯重新讓高順組建陷陣營,為三千之眾。

陷陣營如今成軍已經三年,普通軍隊訓練三年都可以說是精銳了。而劉辯這邊軍隊訓練的更加嚴苛,陷陣營又在高順的訓練之下,吃的更是裝備上的優勢,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

劉辯派遣三人帶著陷陣營前往太原,又讓他們在太原軍中挑選猿臂善攀之士,便是要組建一支奇兵。而劉辯讓李顯忠裝病,也是為這支奇兵做準備,為李靖鋪路。

不過眼前的形式還不明朗,劉辯也不知道自己的準備有沒有用,一切還要看冬季結束之後,袁紹的動向。

荀彧帶著李靖返回了上郡匯合劉伯溫,由李靖幫忙,在並州北部規劃土地,分配著人手,安排安置胡人的事宜。而幽州的薛仁貴,也收到消息,前去與宇文成都商議。經過一番談判,各個部落的族長也答應遷移之事,隨後幽州的官員便前往塞外對胡人人口登記造冊。各處的糧草也籌集起來,用作胡人搬遷之用。

劉辯的一項決策,同時就讓幽並二州同時行動起來,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來到次年二月份,公元198年二月,建安四年二月。

幽並二州如此大的動作,很快便讓各路諸侯的探子所探知。數十萬胡人的遷移,動用大量幽並二州的人力物力,感知敏銳的崔浩當即察覺這是一個機會。

冀州鄴城,刺史府,崔浩前來求見袁紹,隨後袁紹召集一眾文武前來商議大事。

文官這邊崔浩為首,其後許攸,審配,郭圖,逢紀,辛評,辛毗等人。武將這邊有顏良,張頜,蔣奇,淳於瓊等人,除此之外還有袁紹新得的兩員大將,楊大眼以及高昂。楊大眼是軍中挖掘而出,而高昂則是袁紹妻舅高氏族人。

這一年以來,崔浩改革冀州吏政,軍政,訓練兵馬,雖然各處百姓流亡劉辯治下,但也空出大量的田地,崔浩便利用這些土地,實行屯田之計,兵分戰兵以及郡兵,郡兵實行屯田以及守城。

如今冀州在崔浩的治理下,正常的戰鬥兵力已經達到二十萬之多,而之所以袁紹的實力不減反增,以一州之地蓄養如此多的兵馬。便是因為去年崔浩說服了燕山黑山軍的投靠。

黑山軍號稱百萬,可戰兵馬有三十萬之多,他們混跡在太行山脈,靠劫掠為生,也自己種植作物,可根本無法養活他們。原來的冀州是世家統治,根本沒有多余的土地來接納黑山軍,可自從百姓逃亡之後,多出來的土地便被崔浩利用起來用來接納黑山軍。

黑山軍本就是黃巾余孽,在加上劉辯在並州先後掃平了一部分黑山以及白波。可以說劉辯對於黃巾的態度非常堅決,因此一來,張燕自然不會選擇投靠劉辯。而正好黑山軍就難以生存,冀州又多出大量土地,崔浩便親自遊說張燕,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張燕終於同意歸降袁紹。

黑山軍出山之後,人口便前往各處百姓流失的地方居住,開墾土地,挑選精銳匯聚成戰兵,又挑選青壯成為郡兵屯田。不過冀州看似兵馬強大,但經過劉辯的商戰之後,卻是元氣大傷,糧草嚴重不足,還是兗州的趙匡胤多次接濟才緩過氣來。

殿內袁紹沉聲道:“據並州幽州的探子傳來消息,塞外依附於幽州的胡人,被劉辯安置在並州,如今並州幽州的人力物力都在進行遷移胡人的事。也就是說,這兩州的兵馬在這段時間,對我冀州在無威脅。所以伯淵建議我這段時間攻打青州,你們意下如何?”

“青州對於主公那是如鯁在喉,如今劉辯是在修養生意,可武當山上,劉辯那章《討袁檄文》,可見他休養生息之後是必定要對主公下手的。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所以主公確實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攻下青州。”許攸拱手說道。

“在下也以為攻打青州勢在必行!”其余幾個謀士也紛紛點頭稱是,崔浩一到袁紹麾下,便使用各種手段,讓許攸逢紀等人上下一心。

袁紹欣慰道:“青州實力可不容小覷,羅士信,秦瓊,文鴦之輩武藝高強,還有那陳慶之詭計多端。除此之外,還有林仁肇,林沖,虞允文,太史慈等人,若是他們堅守青州。我軍雖多,但也難以在短時間拿下青州。若是在幽並遷移胡人之事完結之前沒有拿下青州,讓兩州兵馬緩過氣來,他們定然會兵馬攻打我冀州,緩解青州之圍。所以為保證短時間攻下青州,我決定於趙匡胤聯合,兩路出兵攻打青州。許攸你一直負責聯盟之事,便由你再次出使兗州,商議兩州出兵攻打青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