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9章 異族遍地

十月金秋時節,並州大地終於迎來了豐收。

但劉辯卻無暇欣喜,因為於日前,劉辯接到楊繼業的書信,北方胡人蠢蠢欲動,欲有要南下劫掠的心思。

於是幾天命範仲淹,徐晃,蔡邕等大臣,領兵五千駐守太原。劉辯親自率領三萬大軍,並盧植,楊再興,楊延嗣,楊妙真,夏侯惇,韋孝寬等人北上雁門,抵禦異族的侵略。

原本眾臣不贊同劉辯禦駕親征,但劉辯卻力排眾異,斷然道:“北方異族,人口加起來,不過數百萬,連大漢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為何敢屢屢侵略我大漢,甚至丟了河套?就是因為我大漢,對待異族的態度不夠強硬。”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異族反復無常,我們一態度強硬,他們就求和,甚至還賜予東西給什麽,之後又是反叛,劫掠還是照常不誤!”

“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們不是真心臣服,他們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他們覬覦的是我中原大地!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他們甚至會攻入中原!”

“河套之地被異族占領,就是最好的例子!”

劉辯雙手緊握成拳,憤憤道:“所以朕這一次,要讓北方的異族知道,朕是個什麽態度,朕要打得他們在也不敢心生貪念,寸土必爭!若是實力足夠強大之時,朕還要奪回河套之地,要讓各族心中留下血的教訓,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其實,劉辯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那就是要將異族打廢,打殘,不在讓華夏大地,在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

其實在這個時候,五胡亂華的局面就已經在默默開始形成。

就從河套之地說起。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生活在河套。到了戰國後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

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裏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漢武帝派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前125年置西河郡,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河套地區,包含了並州北部四郡,以及上郡北部,西河北部,以及涼州的北地郡。河套土地肥沃,可以稱得上是富庶之地,治理得好,乃是一個巨大的糧倉。

到了東漢,依附與於大漢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地。到了二世紀末期,由於西北羌人的不斷反抗,漢朝對西北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弱,不少政區不得不撤銷或者撤到內地。

北方的鮮卑逐漸南侵,移居入塞的南匈奴人也在擴大活動的範圍。到了劉辯的便宜爸爸時代,黃巾起義爆發,東漢再也無暇顧及邊疆,朔方、北地、定襄、雲中、五原等郡完全放棄,上谷、代、雁門、西河、安定等郡也都放棄了一部分。

而這些放棄的地方,被稱為“羌胡”所有,實際上是由匈奴、鮮卑、羌等多種民族聚居或雜居,留在那裏的漢人也有一定的數量,但卻被胡人所奴役。

而如今的大漢之外,異族林立,甚至當今,許多的諸侯就是因為打異族而起的家,比如丁原,公孫贊,以及現在自稱相國的董卓。

而這個時代的主要異族勢力有鮮卑,匈奴、烏桓、羌、氐、山越和南蠻。這些勢力對大漢虎視眈眈,甚至對整個後世,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便是鮮卑,在劉辯的便宜爸爸時代,鮮卑族出現了一個梟雄——檀石槐,他一度統一了鮮卑諸部,在長城以北的廣袤地域,建立了東、中、西三部的軍事部落。

但到如今,檀石槐已經故去,而鮮卑又陷於諸部林立的分散狀態。鮮卑又分裂成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於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的東部,所領屬的若幹小集團,散布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其次便是匈奴,匈奴是大漢的老對頭,一直野心勃勃。兩漢歷代皆仇之,欲滅之而後快!經歷兩漢幾百年的戰爭,匈奴此時已經衰敗了。

但盡管如此,也保存了相當的勢力,與漢人政權或戰或和,反復無常。所以強權者用之、弱者防之。

但如今的大漢,已經是贏弱不堪,甚至連防備的能力都沒有了。故而如今,匈奴也一度放大了膽子,雖然名為臣服,卻也時常劫掠。到李催郭汜混亂關中時期,居然入關劫掠,甚至還搶走了如今劉辯麾下蔡邕的女兒蔡昭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