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第4/6頁)

送去燕青,師師又是落落寡合多日。其思其憶唯蕙兒一人心知肚明。

按照盧俊義的策劃,燕青仍回大名府發展家業。燕青揣著盧俊義交付與他重新創業的本錢,騎一匹白馬,出了汴京向東行走,不日便踏進了京東西路地界。他並不急於直奔大名,而是曲折迂回地緩緩行進,對所經之處的綢緞、棉麻、油料、茶葉、竹木、瓷器、家具、古董等物品的生產銷售情況,留心地做了些考察,以便確定將來的經營方向和策略。

這日午後,燕青行至一個小縣城,看到當地的集市貿易甚是繁盛,意欲逗留了解一下,便拉馬進了一家小客店,將馬匹交給店家飼喂,他自己稍事休息,就出去上街閑逛,飽覽民間市場。

他發現這裏出產的板栗不錯,果實飽滿,個頭均勻,味道甘美,卻因商情閉塞、運輸不暢而大量堆積,賣不出大價錢。燕青就在心裏盤算,若是以當地的市價收購板栗轉賣他處,除去運費還會有相當大的利潤。如能將這板栗加工一下,比如做成栗粉細點什麽的,利潤便會更高。看來將來這板栗的生意很值得一做。

就這樣邊走邊看,邊了解琢磨市場行情,倏忽間兩個來時辰的光景便溜了過去。燕青有點餓了,便信步走進路旁一處敞棚面館,要了一碗肉鹵湯餅打尖。就在店小二將湯餅端上,燕青剛吃了一兩口時,有一個民婦打扮的青年女子由面館外走過,被燕青於不經意中瞥見。

燕青的心不由呼地一跳──他覺得那女子極像是楚紅。

但旋即轉念一想,燕青又暗自搖頭否定。楚紅不是早已在那場反圍剿的戰鬥中陣亡了嗎?如何會出現在此地?敢是自己看花了眼吧。然而埋頭吃著湯餅,燕青的一顆心卻總是放不下來,他感到自己似乎沒有看錯。這是怎麽回事?難道說楚紅她沒死嗎?燕青越想越坐不住,胡亂扒了兩口湯餅便付錢起身出了面館,他要追上那女子去看個究竟。

那青年女子就是楚紅。她如何會出現在此地,詳述起來話長,這裏只能簡短捷說。

原來楚紅和龔定國殺死了那個前去逼婚的惡霸元超逃離小山坳後,起初的打算,是到南方去投奔方臘義軍。但是在這個尋找過程中,就聽說了不少的傳聞,道是方臘義軍不仁不義、軍紀散亂、燒殺奸淫、無惡不作。這種現象,是農民起義隊伍在發展過程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亦不排除有些歹徒打著方臘的旗號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再加上官府的刻意渲染宣傳,就十分聳人聽聞了。

楚紅、龔定國聽了這些傳聞,對方臘義軍非常失望,便打消了前往投奔的念頭,轉而折返向北,去尋找他們曾有耳聞的另一支綠林隊伍,但是找來找去沒有找到。

在輾轉奔波中,他們結識了不少江湖朋友,都是些飽受官府欺壓早就心懷反意,卻又投奔無門的漢子。後來這些志同道合者坐在一起一合計,與其這樣東奔西跑地找別人,不如索性我們自己拉起一支隊伍來得了。於是他們就以結拜的方式先形成了一個小團夥,進而便籌劃發展力量。由於這些人多數乃京東京西兩路人氏,其活動範圍也就主要確定在了這一帶區域。楚紅、龔定國等秘密聚義後的首要任務,一個是積極聯絡百姓發動民眾入夥,一個便是籌集資金。根據線人提供的情報,他們得知在這個縣裏有一戶為富不仁的豪紳,其家財在方圓百裏乃首屈一指,便決定對其下手。楚紅這時就是剛剛去那豪紳宅院附近偵察過地形,要返回隱蔽處與龔定國溝通情況。

燕青奔出面館,緊趕慢趕地又覓得了楚紅的身影。遙遙望去,燕青越看越認定其人就是楚紅無疑,不勝詫異驚喜,正欲再加快腳步追將上去,卻突然間注意到,有幾個布衣漢子,一直拉開一段距離尾隨著楚紅,形狀頗為鬼祟。燕青便留了個心眼,沒有急著追上去呼喚楚紅,而是稍稍地放慢了一點步伐,隨在那幾條漢子的身後,一路跟蹤了下去。

拐過幾條小街,楚紅跨進了一個衰頹的小院。據說這小院是個鬼宅,房東一家數口均系患怪病死於其內,後來無人敢入其宅,這座院落變成了無主的去處,正好成為楚紅、龔定國進城進行地下活動的隱蔽所。

此刻龔定國亦是剛打探過縣衙的緝捕力量情況折返小院,正等著楚紅回來將情報匯總分析,研究行動方案。聽得楚紅進了院,龔定國從破屋裏走出迎上去,問道,都弄清楚了嗎?楚紅匆匆地低聲道,弄清楚了,對那家豪紳下手,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詳情回頭再說,我們得馬上離開這裏。原來方才在路上,細心的楚紅已然察覺了背後似有尾巴,故而東拐西繞地多走了好幾條街才回到這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