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武舉前夕(第3/3頁)

趙玉見歐陽不說話,語氣緩和點道:“朕也知道,你還是有心的。陽平商業協會內部規定,即使是吞並他人產業,也有適當的補償標準。或入股,或錢買斷。也還沒有出現用錢勾結官府,無良欺霸之事。但有沒想過,哪天你不在了,這些商人還把這些規則當回事嗎?陳東上表舉例子說,比如東京雞肉全是一家所產,一旦這場將雞肉價格提升十倍而追求暴利,那百姓買不買?”

壟斷的弊病歐陽自然知道,但如果不壟斷,就無法快速推進社會進步。歐陽道:“陛下,微臣會在近期內起草商業法,用此手段對陛下擔心問題進行約束。”

“恩,茶有茶法,鹽有鹽法。”趙玉道:“對商人還是要說法的。你寫好之後讓人送過來。朕親自過目。”

“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歐陽發現趙玉已經越來越老道。考慮事情也越來越有邏輯。而自己根本就沒進步,都是在吃老本,用的手段也都是借鑒現代社會或者歷史上的做法。統治者哪能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暴民,但有時候很無奈。比如說梁山八百裏水泊,朝廷因為宋徽宗的無節制揮霍,對西軍東軍的糧錢根本供應不上,只能把水泊收為公有。

趙玉當然也看見商業發展帶來的好處,國庫充實,百姓安康。以前不是沒有皇帝想過建立水師,但花費頗為巨大。而生產力提高後,造價等問題就降了下來。但有利必然有弊。如何從中找到一個平衡,才是趙玉這統治者最想知道的。而歐陽立商業法就能把商人有一定的限制,這對平衡之說絕對是個好事。

……

又過了幾天,童貫上表朝廷,說自己年事已高,懇請辭去西軍監軍一職。朝廷同意後下旨,任命童貫為樞密院軍機處參知政事,官居二品。同時將河北西路和河北東路合為河北軍路。三犄角進可攻,退可守,守護互望的北面軍事大體結構正進行大改造。所有細節皆由張玄明負責。

又過幾天,朝廷和皇家報同時頒布了大宋商業法。對商人進行了一些限制。比如一些商品禁止囤積居奇,一些商品禁止縣外買賣。跨縣商業案件都由各州提刑商業司負責,州衙和縣衙不再幹涉此類糾紛案件。並且規定一旦某商品價格反差超過兩成時候,戶部有權派人詢問,如無正當提價或降價理由,論罪。等等此類,總的來說,如同是加強中央集權一般,朝廷加強了對商業的監視集權。削弱地方官對商業的控制力。同時法令也保障了一些商人利益。總的來說,這次商人利益不僅犧牲不大,而且還有好處。犧牲大的是地方利益,加強了中央權利。

陽平商業協會之前對民生產品都有規定的,而對哄擡物價也有規定。商人們見了這法則,都知道對自己經營的幹涉不大。而且一旦當地有官府為難商人,還可以直接去州提刑司上訴,乃至可以直接投遞狀紙到戶部。當然,這麽一來,也削弱了陽平商業協會和東南商業協會的影響力。不過股東們卻胸有成竹,因為歐陽無意解決了他們一個大擔憂。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擔心商業協會權限過大,影響力過大的問題。而今這法令一出,朝廷采用是比較溫和方式,雖然失去了一些權利,但商人畢竟不是政治家,說的畢竟還是利益。

而犧牲最大的地方官們,也很懂事,他們開始對行業入股。不貪汙,不受賄,每月只求花紅。事管的少,又有錢拿,這商業法出台,對他們來說並非是沒有一點好處。

……

武舉還半個月,回陽平歐陽正在書房看一張銀票樣板,邊看邊搖頭:“不行這銀票成本是高,但是我們印制的多是百貫,相比之下這成本就很低了。但仿冒成本太低,回去告訴蘇千,讓印刷廠師傅加緊研究。銀票是拿來流通的,必須是有點防偽知識的老百姓都能認清真假銀票。這個銀票要認還得上兩天課。”

“是!”來人帶了樣板告辭。沒人喜歡揣了一大包銅子上街。而交子面額小,流通量少,銅錢還是主要流通手段。銀票本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是技術不成熟,仿造容易,不能為。最少要做到歐陽也仿造不出來,這才算成功。

白蓮通報:“大人,完顏蘭求見。”

“她來陽平?還求見?”歐陽沒說見不見,而是看幾份皇家報簡報,裏面寫了,在耶律大石和大批火箭車的幫助下,遼人上月連克三城。而今戰火逼近了黃龍府。兩邊形式似乎回到了護步岡達之戰之前。當然,而今女真的軍力不會再是兩萬,而是三十萬。歐陽大概猜到了是什麽事。把簡報收起來道:“有請。恩……一會請夫人上茶。”

“是!”白蓮似乎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沒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