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面埋伏(第3/4頁)

完顏蘭入山奔馳,突然急停。凝視不遠處那片山林,衙役們的衣角隱約看見,冷冷一笑轉身就走。

展銘惹起的小騷亂,引來了觀主的質問。歐陽很上道的再奉上一百貫,觀主無視,也不問緣由,要求歐陽等人立刻離開三霞觀。歐陽擔心事鬧大,那即使抓住完顏蘭也撈不到好處,只能是賠罪幾句,離開三霞觀。

出觀後,展銘嘆道:“這完顏蘭手上功夫多是馬戰演變,但是亂而不慌,倒是有幾份大將風度。”

“報!”一名衙役道:“賊欲入後山,我等被其查蹤跡,賊折返而回。”

“不好辦了,驚動了她。”

白蓮道:“大人,這事觀主定然要過問。如果知道其的身份,有可能將其驅逐觀外。”

歐陽搖頭:“白蓮你這不了解這出家人,出家之前的事她們是不會計較的。否則哪有那麽多被通緝壞人或入道,或入空門。這邊除非是按照正常程序,從提刑那拿緝捕文書,說明此人罪案甚大,觀主才會把她交出來。不過如果那樣,我們還有必要帶這麽多人來湊熱鬧嗎?”宋犯罪之人,有幾個出路,一是自宮去當太監,一是當道士和和尚,只要不是罪行重大,一般都不會再有人去追究。當然,不是你願意當就可以的,要進去這三地方還得看造化。反過來說,如果當太監或者和尚等的人犯罪,那是要追究的。如果之前有案底,那就是罪加一等。

宗教就是這樣,一方面為穩固統治階級做出貢獻,但同時因為不事生產,再出一些敗類,規模太大,又會被朝廷打壓。如同現代一些鄉村還有道士和和尚的混合體存在,平時裝神弄鬼,做道場又做的不僧不道。生活是過得富裕,但也有民間傳言,這些人的後代是沒有好下場的。其實換了現代,警察要去和尚廟抓人,也並非是一張拘留證那麽簡單,涉及到等等方面的原因。一要考慮社會影響,二要考慮宗教影響,三要考慮國際影響。

白蓮道:“放火吧!”她還是比較熱衷暴力解決方法。雖然她不太明白歐陽為什麽非要抓活的,但是歐陽說了總是有他的道理。

“你除了放火有沒別的建議?”歐陽道:“現在出山的路口已經被封死,但是我們總不能和她這麽耗著。萬一把觀主惹火,派人報官,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展銘道:“兩個選擇,夜行,放火。但是後果都很嚴重,一旦被發現,遲早會追到我們頭上來。”

“風險和回報不成比例!”歐陽想想:“還是得讓她自己出來。”

“大人有什麽想法?”

“撤,所有人撤離!”

……

完顏蘭直覺告訴自己,歐陽在使詐。其不僅撤走了後山的衙役,而且還撤走北面路口和山腳下的所有人。一連三天,據下山的道士說,山腳的村中根本就沒有外人。但這樣的信息反饋讓完顏蘭更加不安。

如果歐陽不使詐,這報到開封府去的話,區區一座三霞觀是保護不了自己的。而今之路只能是逃。但是選哪條路逃呢?後山最為安全,但是後山過了清修之處後就沒有了道路,只能是翻山躍嶺的行進。北路較為安全,直接可以出東京和鄭州地界,但路程長,要走一天的山路。下山最直接最快捷,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走哪條呢?

歐陽道:“不用去想她會因為方便而走哪條路,關鍵是她走完這條路後會幹什麽。北路長,一天的路程走下來,即使身體再好的人也想找個地方吃飯休息。而北路出口最近的村子已經布置人手,這路不用擔心。下山也不怕,她必然會采購逃命用的物品和器具,最少也得弄一套衣服。這邊有展銘一個人潛伏也就夠了。最擔心還是走後山,這一入大山說不好什麽時候出來,或者能不能活著出來。”

白蓮問:“如果她走後山怎麽辦?”

“後山可能性不高,因為我布置了疑兵。”歐陽道:“弄了幾個假人當然一切還要看運氣。”

有人?完顏蘭趴低身子,她已經出了後山,可是一進入無路之山,卻發現不對。遠處隱約之中可以看見布裝,而鳥們從不聚集到這塊區域,幾乎聽不見鳥鳴之聲。完顏蘭心思聰慧,這也代表著她多疑,一見如此,沒有繼續前進,而是摸回來,朝北路進發。

但沒想到,出了北路小道之後,等待她的竟然是除了展銘之外歐陽所帶的所有主力。二十個人,人手一弩將其半圓包圍。白蓮帶隊隊長喝道:“你跑不了了,放下武器。”

歐陽笑眯眯道:“你真跑不了了。不過我可以保證你的生命安全。”

“你去死!”完顏蘭怒喝一聲手提短劍沖了過來,歐陽這回是看清楚,是一口比小手臂短一些的劍。劍身沒有開刃,可以輕捆固定在手臂之上,需要使用的時候,右手可以直接抽出來。看來為暗殺自己,這女人沒少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