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面埋伏(第2/4頁)

道觀不高,也就海拔六百米的樣子。山路也不陡峭兇險,風景甚好。一個多時辰歐陽三人就到了三霞觀。雖然看不出香火旺盛,但人丁卻不少。

“三位居士打哪裏來?”

“東京。”歐陽客氣回答:“本次是替母還願,母親兩年前在此許願,如果有後,必然來此清修十日。還請道長行個方便,需要多少銀錢,只管開口。”

門客又念聲道號:“三位居士裏面請,貧道這就去知會觀主一聲。”

“道觀不小,有外、中、裏三層。”展銘小聲道:“少爺,恐怕不好入手。”

“恩打聽這邊有一百多名清修道士,還有在後山苦修的,還有閉關的。萬一這完顏蘭是被派去照顧苦修和閉關的,那想不驚動她,恐怕比較難。”歐陽問:“你們有什麽看法?”

白蓮小聲道:“少爺,放火吧!火燒之後,道觀必然會集合弟子清點人數。”

歐陽更小聲:“你除了山賊那套,有沒點別的意見?”秋冬交季,氣候幹燥,點火小了,一腳踩滅,火大了,整山可能燒起來。

展銘則道:“抓個人逼問?”

“逼問可以,但要滅口。”歐陽苦笑道:“這是道觀,出了問題肯定會找到我們頭上。這侮辱道教罪名可大可小。最好能找到完顏蘭,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走。”歐陽邊走邊看後道:“一會找人拿幾貫錢詢問。”

展銘忙道:“大人,這方外之人看錢甚清,如果拿捏得不好報了觀主,說我們乃是不速之客,恐怕直接把我們轟下山去。”

“當然不能直接,一會我去裏面燒香,你們遊覽時候在誰誰面前掉個錢袋,只要她敢把錢袋放在懷裏,過上一會就去找她。要是還給你,就不要試了。我就不信了,百多號人全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

洞簫響兮風欲流,清夜闌兮管弦遒,長相思兮衡山曲,心斷絕兮秦隴頭。正廳內的墻上刻這一首詩。歐陽知道,這詩的作者叫張潤玉,居衡山,而後遊方四方,相當有名氣。從晉到宋,有修為的女道士頗多,而且都很出名。特別是衡山,幾乎所有有名氣的女道士都和其有點關系。

“居士,貧道有禮。”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道姑引見,身份是觀主:“只不過,本觀有規矩,不留宿男客。居士真的有心,貧道可在山下讓人結一草廬,每日辰時上山一起做功課,也算是代母還願。”

這提議實在是……太扯淡了。歐陽拿出二十貫的交子道:“一點香火錢,還請觀主莫要嫌棄。”

“居士客氣了。”觀主想想後道:“還請內廂用茶。”

“多謝觀主。”歐陽道:“家母對三霞觀歷來推崇,常說此觀非比尋常。在下想走走看看,不知是否方便?”

“當然,除了內院是弟子們的居處之外,居士盡可隨意。”

“那就不打擾道長,我等隨便走走看看。”

“居士隨意。”

……

一名年輕貌美的女道士被展銘壓到墻角,展銘左手肘頂住其脖子,右手拿著錢袋問:“這位道長,這是怎麽個意思?難道三霞觀都是爾等宵小之輩?”這就是歐陽搬用俗稱掉錢黨的伎倆。掉錢黨多用於詐騙、搶劫和訛詐,對貪圖小便宜之人有著百打百中的準確性。

女道士驚懼道:“居士,有話好說。”

“當然好說。這邊有十貫交子和散碎銅板四百文。打聽個事,說了不僅這事就這麽算了,而且錢袋也歸你。”

“居士請說。”還有這等好事。

展銘問:“前些日子你們是不是在山下救得一名啞女,她現在在哪?”

“她?她被觀主安排在後院,平時就是砍柴,煮飯。”

“帶我去後院。”千萬不要小看一座女觀,裏面不排除有江洋大盜這樣的能人。雖然機率很小,但不能不小心。

於是展銘變成了這女道士的哥哥,沒有任何阻撓地來到了內院。內院是群女道休息的地方。廚房、廂房、洗刷等生活都在此地進行。這還是小觀,如東京的廣德宮,裏面有四分支,每個分之有幾百人,生活了幾十年,人還未必認全。

入了內院,女道士和弟子們一打聽,領了歐陽朝最左邊一間廂房而去。還沒走近,那廂房打開來,一名粗布打扮的女子走了出來。其和展銘眼神一對大驚,立刻扔了手中的水捅就跑。展銘看得真切,這不是完顏蘭還是誰?喝道:“哪裏走!”扔下女道士追了過去。

回馬槍展銘追到一個圓形拱門,正準備確定完顏蘭逃的方向,一口短劍從左邊斜刺而來。此招為反手,力量甚足,展銘因為暗訪,並沒有攜帶兵器,當下一看,腳步一停,身子後仰避過這一刺。但如此反常規的動作,人體自然是受不了,展銘腰間一疼,悶哼一聲,想是閃了腰,追之不及只能目送完顏蘭進入另外一個圓形拱門離觀入了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