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二次圍剿(第2/7頁)

但是,世間的事有時真的很湊巧,李大恩撤退到新城時,正好是劉黑闥引突厥兵南下的時候,面對李大恩這塊到嘴的肥肉,劉黑闥豈能白白錯過?於是,劉黑闥率領數萬突厥騎兵將李大恩圍了個水泄不通,在堅持了三天後,李大恩終於支持不住了,原因是軍中斷糧。

在突圍的過程中,由於寡不敵眾,全軍覆滅。當然李大恩自己也一起覆滅了。

消息傳到李淵那裏,李淵震怒了,下令將獨孤晟發配邊關充軍,也算是告慰了李大恩的在天之靈。

事實告訴我們:上班無故遲到,耽誤的不僅僅是工作,有時耽誤的還是自身的前程。

劉黑闥帶領著自己的還鄉團首戰告捷,一掃先前被李世民打敗的陰影,緊接著開始了第二波攻擊。第二波攻擊相比第一波攻擊,在形式上進行了升級,具體的方式是雙管齊下。

六月劉黑闥率軍進攻定州。

八月突厥頡利可汗親率十五萬大軍進犯雁門關,同時進攻原州和並州。頡利可汗親自前來,問題不容小視。

突厥也來湊熱鬧

頡利可汗是始畢可汗的弟弟。

武德二年(619)始畢可汗死後,其弟處羅可汗繼位,從始畢可汗到處羅可汗,突厥和唐朝的關系,總體上來講還是不錯的,雖然其間也存在紛爭,但是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基本上相安無事。

處羅可汗在位一年多後,也就是武德三年(620),其弟頡利可汗繼位,這位仁兄上台後,改變了從前兩個哥哥對唐朝的政策,主張武力對抗唐朝,實現突厥的大一統之夢,首先的做法就是扶持梁師都、苑君璋、劉黑闥等中原割據勢力,與唐朝搞對抗。

在頡利可汗所支持中原割據勢力中,劉黑闥無疑是實力最為強勁的。劉黑闥被李世民打敗逃到突厥後,頡利可汗並沒有喪失信心,他將劉黑闥的失敗歸結為運氣不好,在他看來,這個英勇善戰的樸實農夫,今後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所以在短暫的調整後,頡利可汗讓劉黑闥卷土重來,繼續對抗唐朝。

不管怎樣,劉黑闥的運氣至少比劉武周要好,現在最關鍵的就是看他能否把握住如此良好的機遇了。

面對劉黑闥和頡利可汗的雙管齊下,身在長安的李淵實在感到棘手。

現在唐朝基本上已經統一中原,可以說也算是個泱泱大國,如果總是對突厥人一讓再讓,面子上實在不好看,要知道現在的李淵已經不再是起兵之初,向始畢可汗裝孫子的那個李淵了。

但是,以目前唐朝的國力而言,要想徹底地解決突厥問題,還不是時候,這一點老謀深算的李淵當然明白,所以這一次,面對頡利可汗的大舉侵犯,李淵決定采取軟硬兼施的辦法。

具體做法如下:

一、命太子李建成出幽州,在原州迎戰突厥騎兵;

二、命秦王李世民出秦州,正面迎擊頡利可汗;

三、命雲州總管李子和掩護李世民,左武威大將軍段德操出夏州,切斷頡利可汗的退路;

四、派鄭元壽出使突厥大營,說服頡利可汗。

鄭元壽本來是隋朝的文成郡守,李淵建立唐朝後,舉城投降唐朝,為人機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典型的滑頭一個,但是你千萬不要認為他人品有什麽問題。事實上,鄭元壽耍滑頭純屬做人的技術問題,與人品無關。除此之外,這個人有個特長:能忽悠。

八月三十日,鄭元壽來到突厥大營,在此之前,李建成、李世民都已經和突厥人交過手了,戰況基本上是———突厥慘敗。也就是說鄭元壽來到這裏時,頡利可汗正在氣頭上。

如果換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見到頡利可汗肯定是點頭哈腰裝孫子,畢竟是在人家地盤,而且又在氣頭上,萬一哪句話說錯了,也許就此拉出去被一刀“哢嚓”了。但鄭元壽不是一般人,進入突厥大營後,沒等頡利可汗反應過來,就開始指著頡利可汗一通質問。

“可汗覺得率兵前來有道理嗎?始畢可汗與處羅可汗在位時,我們兩家曾經簽定了友好條約,如今可汗公然背棄兩位先可汗制定的路線,可汗覺得對得起兩位先可汗的在天之靈嗎?劉黑闥不過是一個村夫,可汗你支持他與大唐作對,覺得有幾成勝算?”

鄭元壽的“三板斧質問”策略,讓頡利可汗頓時啞口無言,沒辦法,人家說的句句在理,頓時覺得理虧,所以一時間,頡利可汗也找不到合適的話來應對鄭元壽。

三板斧過後,接下來該是哄你玩了!

看到頡利可汗面帶愧色,於是鄭元壽又說出了一句話,這句話才是本次遊說工作的關鍵點:“中原與突厥的風俗不同,可汗覺得如果占領了唐朝的全部土地,真的能夠在那居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