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野心的暴露(第3/3頁)

整天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暢談國事,暢談政治,當然他們所談的一切,自然都會傾向於李世民。時間一長,這一切,自然瞞不過朝廷的耳目。於是,朝廷開始針對李世民進行有效的防範。

冷落

具體的形式就是冷落。這一點,我們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

第一,不賞。

自從李世民東征西討以來,每次打了勝仗,班師回到長安,朝廷都會馬上對他進行封賞,其中包括官職的晉升。

武德元年五月,唐朝建立後,六月被封為秦王,官拜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雍州牧。

武德元年十一月平定西秦,十二月官拜太尉、陜東道行台尚書令,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

武德三年四月平定劉武周,同月加拜益州道行台尚書令。

我們發現,每一次李世民立功後,朝廷從決定晉升李世民什麽官職到委任狀發到李世民手中,沒有超過一個月的,可以說效率是很高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平定洛陽,李世民七月回到長安,朝廷直到十月才晉升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陜東道大行台,同時宣布位在重臣之上。

朝廷還是原來的朝廷,皇帝還是原來的皇帝,為什麽這一次辦事效率如此低下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本次李世民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朝廷認為現有的官職都無法和他的功勞相匹配,所以商討出個特有的官職“天策上將”授予李世民,而商討這個官職,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一直拖到了十月份。

表面看起來,這個理由似乎無懈可擊,但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在我看來,這是朝廷有意為之。

你不是炫耀武功嗎?你不是籠絡人才、擴充勢力嗎?李世民,你的老爹還在,你的大哥太子李建成還在!你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了呢?

做事要高調,做人一定要低調。

冷落到底

第二,不用。

李世民十月份得到官職的晉升,那個時候是個什麽狀況呢?劉黑闥橫行河北。在此之前,平定江南的蕭銑和出兵鎮壓劉黑闥,朝廷都沒有派李世民出馬。

平定蕭銑,用的是李靖;鎮壓劉黑闥,用的淮安王李神通和大將李世,外加幽州的李藝。

按照常理來講,鎮壓劉黑闥,李世民應該是不二的人選,可是在唐軍慘敗前,朝廷就是不用,顯然,這其實是在向李世民透露著一個信息:沒有你,地球照轉不誤。

但真的世事難料,誰能想到李世和李藝合兵大戰劉黑闥,結果卻是慘敗。迫不得已,朝廷只能再次啟用李世民,去鎮壓劉黑闥這個強勁的對手。

不賞加上不用,朝廷對春風得意的李世民進行了冷處理,除了提醒李世民不可過於張揚之外,我覺得這裏還有一層更深刻的原因。

而這個原因牽涉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建成。

李建成身為太子,自從進入長安後,一直在李淵的身邊,協助處理朝政。若論軍功,他當然不能和李世民相比。但是作為太子,未來是要接皇帝的班的,而當了皇帝後,面臨著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如何服眾?除了你是皇子中的老大,大臣都認可你之外,還有一條必須要具備,那就是做太子時,你有什麽功勞?

不可否認,李建成確實有功勞,攻打長安時,和李世民分領二軍,一起打進長安,而且協助李淵處理朝政也是做得很不錯,這一切自然不能抹殺。

但李建成現在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李世民功勞實在太大,大到將自己的功勞完全遮蓋住了。身為太子,居然被一個藩王蓋過了風頭,相信換了誰,心裏都會不爽。

那麽結論出來了:朝廷冷落李世民,其實是在有意識地提高太子的地位,畢竟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朝廷是不可能讓李世民壓過李建成的,不然,李建成以後當了皇帝,該如何面對這個功勛卓著的二弟呢?

好了,李世民,你的野心現在不用再掩蓋了,地球人都知道了。要想實現你的理想,目前情況下,你必須要忍。還是按照你的既定方針,一步一步地前進吧。通過立功,擴大自己在朝廷的生存空間。

現在,你立功的時候又到了:劉黑闥的問題,還得需要你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