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稱帝開唐(第3/6頁)

薛舉的這個做法,很像現在的許多明星,成名後改個有個性的名字,使自己更加出名。這個做法倒是無可厚非,但是想統一天下還要靠實力。

薛舉顯然缺少這種實力,兵雖然不少(號稱三十萬),但是薛舉的個人能力和李淵、李密、竇建德等人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原因就是他的性格有問題。這個人實在太喜歡冒進。

這一次率領三十萬大軍東征李淵,來勢洶洶。不過,打仗這差事可不是做遊戲,薛舉為了保險起見,拉上了一個合夥人———梁師都。

其實,梁師都也是隋末的地方割據者,世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為鷹揚郎將。大業十三年(617)殺郡丞唐世宗,稱大丞相,又聯兵突厥共同反隋,據雕陰(今陜西省北部綏德縣,位米脂縣南)、弘化(今甘肅省慶陽縣,位環縣東南)、延安(今陜西省延安市)等郡,並自稱皇帝,國號“梁”,建元“永隆”。突厥始畢可汗封他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我寫了他這麽多頭銜,看似是個猛人,其實在隋末的歷史舞台上,他實在不算個角兒。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和薛舉這樣的愣頭青聯合。所以我稱他們的聯合為“涼鞋”(梁薛)組合,涼鞋雖然涼快,但未必結實。

六月十日,薛舉親率大軍越過徑州,直撲長安,另一方面令部將鐘俱仇領兵進關中。

面對薛舉的來犯,李淵不慌不忙。此時的李淵已經不再是一年多前剛剛起兵的那個李淵了,現在可謂是兵多將廣,而且文臣武將一大片,隨便拉出來一個就能頂一氣。而薛舉,兵雖多,但將很少,手下只他的兒子薛仁杲還算能征善戰。

所以我說薛舉是個紙老虎。

李淵的對策

面對著來勢洶洶的薛舉,李淵迅速作出部署。

鐘俱仇和梁師都都不算個角兒,解決他們不在話下。關鍵是薛舉親率大軍的這一路。

這場仗是李淵稱帝後的第一場仗,其重要性自然不必說,所以李淵不敢怠慢,亮出了自己的王牌———李世民。同時以劉文靜和殷開山為副將率領八大總管共計三十萬人,正面迎擊薛舉。這八大總管分別是: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安遠、慕容羅睺、竇軌、藺興粲、唐儉,都是個頂個的牛人。

事實證明,即使是牛人有時也會栽跟頭。

當李世民率領大軍到達長武時(今陜西省長武縣西北),薛舉的大軍正好也來到此地。於是雙方拉開架勢,隨時準備拍對方的板磚。

從實際情況來分析,薛舉並不占便宜,因為薛舉是勞師遠征,客場作戰。

球迷朋友都知道,一般兩支球隊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主場作戰的球隊都會大打攻勢,而客場作戰的球隊通常都會先穩固防守,然後伺機打反擊。薛舉和李世民的這場“足球賽”按照常理也應該如此,但事實恰恰相反。

面對薛舉的大軍,李世民打起了防守反擊,難道李世民是縮頭烏龜?非也!

李世民正是考慮到了薛舉是勞師遠征,而且身後群山聳立,補給肯定會相當困難。他的算盤是把薛舉拖垮,等到薛舉的兵士都大眼瞪小眼地找薛舉要飯吃的時候,再搞定他。於是李世民命令所有的人,無論薛舉怎麽罵就是不能出戰,總之一句話,堅決不學宋老生。

但是,人算確實不如天算,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李世民先生卻突然病倒了,所以薛舉這個紙老虎開始發威。

紙老虎怎麽能發威呢?因為劉文靜和殷開山給了他發威的機會。

李世民在病中將軍隊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劉文靜和殷開山,並一再叮囑兩個人務必貫徹自己的方針,堅決不能出戰,一切等到他病好了再說。

人們總是往往經歷了失敗,才明白有些話的確是真理。

此時的唐軍,都是摩拳擦掌準備與薛舉決戰一場,更可怕的是全軍上下彌漫著一股輕敵的情緒。

哼!我家主人現在是皇帝,我家將軍戰無不勝,長安都拿下來了,一個小小的薛舉,怕他作甚!出去跟他幹一場!

賊大膽

最先挑頭的人是殷開山。

殷開山是一員猛將,膽子也大,但是這個人有個很不好的毛病———串老婆舌頭。現在他和劉文靜暫時統領軍隊,於是他開始忽悠劉文靜。

“劉長史啊,你知道秦王為什麽不讓咱們出戰嗎?”殷開山神秘地對劉文靜說。

“為什麽?”劉文靜不解地問。

“嘖嘖嘖,虧你還是謀臣啊,這都不知道。”

“別賣關子,趕緊說!”劉文靜有些等不及。

“秦王是怕咱沒能力打敗薛舉,所以才這麽說。我想薛舉現在知道咱們秦王生病,一定會驕傲得不得了,不如咱們打個勝仗回來,讓秦王高興高興,說不定秦王的病就好了。”殷開山這一通忽悠,令劉文靜很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