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秘密社會南海西樵巨盜區新(第6/12頁)

1900年2月,保皇會確定用兵方略,雖然康有為“前後俱注意於西”[42],港澳總局辦事諸人和負責廣東方面的梁炳光,堅持在東,不肯向西。梁啟超等人也質疑康有為西向的戰略決策,認為無論如何,應當重視廣東,“先取粵與否,為一大問題也”[43]。取粵須掌握武裝,保皇會的做法是派人到廣東各地聚人辦團,聯絡會黨綠林和鄉團遊勇。梁炳光為橫濱福生泰號少東主,熱情有余,能力不足,又不熟悉廣東各地秘密社會的情況。另一位負責人張學璟,廣東寶安縣人,與羅伯雅同為萬木草堂弟子中以交通會黨綠林著稱者[44],聯絡區新等人,很可能由他擔任。

區新的名字雖然沒有出現在自立會名單和保皇會的電報密碼中,其地位卻相當重要。1900年5月底,因唐景崧派人到新加坡與康有為聯系,告以西南各省聯絡妥當,請定期發動。康有為聞訊大喜,下令全力向西。所開列“入西辦事”的九名將領中,就有區新,位置僅次於勤王正軍主將陳翼亭,列第二位。康有為告訴港澳總局的辦事人,只要“多得數萬金購數千械,分給翼亭、區、傅、徐老虎數軍,則橫行江湖,可操必勝”。具體計劃是:掃地卷眾襲桂後,“以正軍大操一日,然後大聲勤王之師以收桂省,據電局以惑觀聽,收軍裝局及三營七百防勇之械,以分給正軍及區、傅之軍,留桂一日,即卷甲疾趨襲長沙,盡區、傅、李立亭之軍分作二三隊皆行,至此時也,軍械將近二三千余,力愈厚矣。……翼正軍數千人作為官軍,至全州封船下襲,晝夜並行,四五日可至長沙。有區、傅作二隊,陳、李作三隊,唐作後勁”,進而破長沙,占武昌,趨襄陽,取京師。[45]

依據保皇會的部署,長江、廣西和廣東為三個戰略主攻方向,廣西的陳翼亭為保皇會勤王的主力正軍,江淮的徐懷禮為重要響應,廣東方面,一度被列為戰略重點,康有為開始覺得力量不足,“故全力圖東棧”[46],只是邱菽園主張西向,他也認為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實際仍對廣東有所寄望。不過,經營廣東雖然投入力量多,活動時間長,聯絡了不少會黨綠林和鄉團遊勇,能夠落實的卻不多,因此行動起來不得不以區新、傅贊開等人為依靠。在1900年5月底康有為決定棄東而西之前,保皇會一直以廣東為主要基地,梁啟超一度還有開府於粵或武昌、金陵的權衡,並建議取粵為上,請康有為決定以某軍取粵,則親入某軍,並以該軍為正軍。[47]則區新等人很可能是首選之一。

正當保皇會緊鑼密鼓地加緊籌備時,清政府方面出現變動,使得區新等人的活動陷入困境。1899年12月,清廷為了鎮壓保皇會的活動,調李鴻章署理兩廣總督。1900年1月,李鴻章到任,他對清廷打擊海外保皇會而采取的一些過激措施態度消極,而對平靖地方卻毫不手軟。對於保皇會與內地盜匪勾結謀亂之事,尤為關注。區新等人的勢力膨脹及其動向,受到嚴密注視。

自立軍起義後,劉坤一、張之洞等分別致電英、葡兩國駐上海總領事:

近來大通滋事,湖北會匪蠢動,長江一帶,凡各種會匪,明張揭帖,雲:奉南海康有為之命,派妥人至粵密探,知康有為令著匪區新及三合會匪首潘新桂、聯合各省會匪,欲在兩湖、蘇寧、上海等處起事。粵省亂黨極多,均在澳門《知新報》館為拜會聚義之所,其最著者有何連旺、何樹令、徐勤、劉楨麟、麥孟華、陳宗儼、容閎等,往來香港、澳門,勾結黨類,謀亂地方,若不查辦,必為北方拳匪之續,有礙東南大局不淺。務請電達貴國政府,速由藩部嚴致香港、澳門總督,密為查拿拘禁,免致蔓延。[48]

稍後,李鴻章電告駐英公使羅豐祿照會英國外交部:

康、梁布散黨徒,暗結廣東著匪區新、三合會首潘新桂、劉福等,聯各省會匪,約在兩湖、三江、兩廣起事,名為保國,陰圖擾亂。……粵省亂黨尤多……勾結盜匪,訂期起事。槍炮由南洋用棺裝運入粵。若不查辦,有礙東南商務大局。[49]

可見官府對區新與保皇會的聯系及其密謀等情形早已注意。這也印證了區新之於保皇會廣東部署的重要性。

  西江盜匪活動猖獗的情形也引起英國的高度關注,英國駐廣州領事擬定《西江彌盜章程》,表示英國海軍願以兵力相助,華官無庸出費,欲趁機染指廣東內河權益。李鴻章一面婉拒,一面答應認真查辦。[50]為此他剿撫兼施:

蒞任以來,察悉粵中盜賊猖獗,劫案頻聞,若不嚴辦匪徒,無以安靖地方,隨設立營務處,並緝捕總局,為緝獲匪徒訊辦之所,並派員分作五路緝捕,委司道為總辦,水師提督何長清軍門、陸路提督劉邦盛軍門、馬惟騏鎮軍、黃金福鎮軍、鄭潤材副將、潘觀察培楷,分為各路緝捕。四營將官,在省為會辦緝捕事宜,現下各員分營募勇,已陸續成軍。何軍門麾下營員,帶隊已至南屬,會同鄭協戎麾下營弁,緝捕樵匪;黃鎮軍麾下之信勇,已往蘆苞、清遠、北江一帶,剿捕匪類。聞何軍門之營員,帶隊至南海,探悉區新偕夥匪十余人蹤跡,隨往圍捕。詎區新先已逃脫,僅獲其夥匪三名,斃其四名。現官軍嚴密踩緝,除暴安良,想在此一番振作也。[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