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打“胡子”

關東人稱土匪為“胡子”。

胡作非為,那些無法無天的“胡子”,也有自己的“法”和“天”。

“胡於”頭叫“大櫃”。聯絡官叫“尚賢員”,作戰部長叫“總炮頭”,執法官叫“總稽查”,看管、審訓“肉票”(即抓來的人質)的叫“秧子房”,通風報信的情報官叫“傳號”,出謀劃策的軍師叫“搬舵的”,一般成員叫“小兄弟”。一般都有固定地盤,叫“溜子”。每個“溜子”的“胡子”都有“山規局事”,叫佗“五清六律七不搶八不奪”:“掌櫃的”耍得清(不能亂搶),“小兄弟”打得清,“傳號”傳得清,“稽查”查得清,“線火子”(領路的)帶得清;“大櫃”不能吞大饗,不能奸淫婦女,“小兄弟”不能偷搶拐騙,不能反叛造謠,搶錯了要送回,“秧子房”不能跑了“秧子”(即肉票,人質);盲、啞、瘋、癱、僧、道、尼不搶;同是“胡子”不奪,娶媳嫁女不奪,送殯不奪,搬家不奪,山溝不奪,碼頭不奪,鰥寡,孤獨不奪,醫生不奪。

最初也許有此古風,現在這種“胡風”即便不是蕩然無存,也所剩無幾,只掛在嘴皮子上了。(探究這些,需要有關專家寫部專箸。)另一個特點,是“胡子”之多為中國之最,中國歷來以官為尊,當官之路,一是進考場,二是拿錢買,三是哨聚山林當士匪——當土匪,受招安,再當官。一部“二十四史”中頗有些有頭有臉的人,就是這麽曲線當官的。而黑土地上近百年來最有名氣的人物,人稱“胡帥”的張作霖“張大帥”,不折不扣,就是先當“胡子”,後當上“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帥”的。

恐怖的關東

動亂年代盛產“胡子”,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達到一個高潮。“八·一五”後,“胡子”之多,為黑土地歷史之最。

《四野戰史》載:

估計在我南滿基本池區,約有匪五萬余人,較大股活動的有五千人、三千人不等,重點活動於通化、沈陽、安東三角地區,中長路以西直到熱河各縣數目較少,但平均每縣有千人左右。北滿匪數龐大,最少不下十萬人,大股都經常盤踞在數個縣境之內,且裝備優良,有野戰重炮。⑷。

有野戰重炮的“胡子”,也真夠洋氣、闊氣的了。

凡拉竿當“胡子”都要報字號。那字號挺有意思:“天邊好”,“老山東”,“老山好”,“永好”,“全好”,“九江好”,“君子人”,“綠林女子”,“大閨女”,“宋美人”,“花蝴蝶”,“菊紅”,“兩點”,“寶山”,“四海”,“飛虎”,“大青”,“三合”,“天助”,“久仰”,“靠山紅”,“混天球”……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還有叫“八路軍”的。

這些“胡子”,有的對搶劫之外的事情一概不感興趣。有的曾打過日本,有的還曾是共產黨領導的抗聯,後來投降了日本。有的反叛一切“官家”,當年打日本,後來打蘇聯紅軍,現在又打共產黨和國民黨,有的不管日本,還是共產黨、國民黨,有奶便是娘,誰硬就靠誰——如果有雙藍眼睛和大鼻子,那字號完全可能叫“紅軍”,或甚麽“斯基”之類。還有一類,是由偽滿軍警偽憲特組成的,或自立門戶、或散布於其它“胡子”裏,其中還有不少日本軍人,政治色彩極濃,土匪蜂起,國民黨政府委任狀滿天飛。黑土地人就以典型的黑土地幽默,在一些“胡子”前面冠以“中央”二字,成了臭名昭著的“中央胡子”。

老人們說:國民黨正規軍不像電影上演得那樣,那紀律開頭比八路軍還好,最壞的還是那些“劫收大員”和“清剿驢子”(即國民黨“清剿隊”等地方武裝),這些人最能撈,糟蹋老百姓,把國民黨搞臭了。

國民黨在東北加委的“胡子”頭,“總司令”、“總指揮”32名,“軍長”33名,“師長”158名:僅在北滿地區,就收編四個旅“中央胡子”。

也算“八·一五”後黑土地上的政治土特產,當時,東北154個縣(旗)中,100多個被“胡子”盤踞著。共產黨占據的不到50個,有的也不鞏固,經常處在“胡子”威脅下。掛著“中央”牌子的“胡子”,口口聲聲稱共產黨為“匪”,為“八路胡子”,今天叫囂攻打這座縣城,明天叫嚷血洗那座縣城,1946年10月,不到半個月,接連洗劫了蘿北和依蘭兩座縣城。大小店鋪搶劫一空,縣委、縣政府鮮血淋漓,包括籮北縣長在內的20多人,被拉到郊區集體槍殺。

依蘭縣委書記的妻子,被糟蹋後上吊自殺。

8月15日,佳木斯各界群眾在中心廣場舉行盛大集會,慶祝抗戰勝利一周年,同時公審幾名日本戰犯和漢奸。公審正要開始,嗒嗒嗒嗒嗒,一串子彈射向主席台,全城頓時槍聲大作。騷亂平息後,主席台和會場上鮮血點點攤攤,傳單還在空中飄揚:“歡迎國軍”,“打倒共匪”,“共產黨是兔子尾巳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