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報泄露,廣州起義失敗(第2/4頁)

“官商”劉學詢暗助起義

劉學詢,香山人,買辦之子,家境富裕,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劉學詢雖然也曾考中過進士,成為朝廷廳級候補官員(候補道),但他並沒有往官場上走,而是子承父業,下海經商,在廣東承包著大名的“闈姓”工程。所謂“闈姓”,就是一種博彩業,猜科舉中榜者的姓氏。雖然屬於“毒”的鴉片不合法,但屬於“賭”的闈姓在廣東是合法的,朝廷主要是想收稅。由兩廣總督府負責經辦,從第二屆“闈姓”開始,劉大人就是總承包頭,他已經從這項工程裏撈了不少油水,是大清真正的“隱形富豪”。當然,所謂的隱形並不是大家不知道他是富豪,只是財產的具體數額大家沒法想象。日本人曾經調查,到1899年左右,劉學詢的個人資產“約七百萬兩”,差不多占了朝廷當時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有個“劉三國”的外號——文可華國、富可敵國、妾可傾國。 孫文回到廣州,準備從劉學詢這裏弄點起義經費,他把廣州起義的密謀向劉學詢和盤托出。孫文為何會相信一個“官商”呢?主要是他們早就認識了,早就有金錢上的往來,這需要從一段訪問說起。 民國二十年(1931年),當時的“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訪問了已經76歲高齡的劉老爺子,請他回憶“當年與總理交往的細節”。於是,由劉學詢口述、在場人士整理,留下了第一手的《總理史實訪問記》。遺憾的是這份史料在記錄完後並沒有全部公開出版,只披露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完整版本至今還封塵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據說沒有完全披露的原因是國民黨方面考慮到“塑造總理形象之需要”,在此,我們特地向中國國民黨方面呼籲:要相信歷史啊。 接下來,我們就將根據這份《總理史實訪問記》等史料,來進行講述。 事情是這樣的,劉學詢的胯下曾經長過一個瘡,很顯然,這種隱私部位的暗疾找中醫是不太方便的。劉學詢找的是西醫,被西醫一刀割好了,從此他對西醫別有好感。1892年,孫文正在澳門行醫,劉學詢經人介紹認識了小老鄉孫文。 據劉學詢講述,他當時就對孫文極有好感,為了支持西醫事業,劉大人發動富豪朋友為孫文捐款,總計“贊助白銀三萬余兩”。 我們有理由相信劉學詢的這一段講述應該是有些吹牛了。根據購買力的對比,當時三萬兩白銀相當於如今的450萬至600萬元之間,即使劉學詢舍得給孫文這麽多錢去支持西醫,當時只是在行醫的孫文要在一年的時間裏花完這麽多錢也是很困難的。但根據後來孫文一生都對劉學詢極其尊敬和友善來看(友好程度遠遠超過對鄭觀應),劉學詢應該不是完全憑空捏造,所以我們只能認為:劉學詢應該是贊助過孫文不少錢,成為他們一生交情的起點;至於具體金額,由於這是劉學詢在時隔幾十年後對著中國國民黨人回憶他“與總理交往”的細節,吹吹牛也是有可能的。 現在,孫文不僅把起義密謀向劉學詢和盤托出,甚至鼓動這位著名的“富二代”:只要您支持起義,起義軍可以打出您的旗號,推舉您為未來的“兩廣共和國總統”。 劉學詢一聽說有人想推舉自己為未來的“總統”,便認真分析起國內外的形勢來。和日本人一樣,劉學詢並不認為起義還有成功的可能。當初沒有爭取到日本人的支持,現在甲午戰爭已經結束了,起義的時機也就已經過去了。朝廷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起義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面對這位前來有求於己的老鄉,劉學詢還表示了一下心理優越感,這就是他的“民族氣節”和“道德情操”。他對孫文說,他並不贊同讓日本人來幫助起義,恰恰相反,為了推翻大清朝廷,必須打著“抗日”的旗幟來收買人心,比如在停戰之前,組建一支隊伍,打著“北上抗日”的合法旗號進京,等掌控了京城周邊再發動起義,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另外,對於花錢收買三合會等幫會分子起義,劉學詢也認為不妥,他認為那些烏合之眾即使能成事,也極易在起義的過程中趁火打劫,洗劫老百姓和洋人,釀成騷亂和排外事件,到時候列強就有出兵的借口了,大清恐怕首先就會被洋人瓜分,這與起義的宗旨並不相符。 但劉學詢還是出了一筆錢,幫助孫文在廣州成立了一個“農學會”,既能以公開的名義為起義籌款,又能作為秘密據點。不久,兩廣總督李翰章赫然列名“農學會”贊助人,這應該也是劉學詢的功勞。李翰章自然不會出真金白銀,只是掛名落個“重視農桑”的美名,不過這對於孫文來說已是極大的幫助了,他可以打著總督的這個旗號再去廣東的政商兩界拉贊助。劉學詢真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啊! 而劉學詢的驚人之舉並不限於此。由於此時的他正好要向兩廣總督府上繳一筆“闈姓”承包款,他就把什麽時候去送這筆款子的消息告訴了孫文,建議孫文幹脆來個打劫,大家裏應外合,把這筆款子劫了做起義經費得了。 孫文和他的夥伴們最終沒有真的去打劫。依照他們的實力,只能全心全力準備起義,如果劫了款鬧出事來,起義也就無法舉行。劉學詢也只是這麽說說而已,這一點孫文還是明白的。 所有的辦法都已經想盡了,起義的條件還是不具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了。孫文制訂了一個“內起外應”的計劃,也就是采用日本人在倒幕運動中常用的“奇襲”戰術:以5人為一隊敢死隊,20人左右沖入兩廣總督衙門,把以總督為首的重要官員格殺或者挾持,到那時,廣州城內的清軍就會因無人指揮而不戰自亂;另外派20人埋伏在廣州城中的重要地段,作為打援;城門處派二三十人占領,引導城外的響應者入城;剩下的一二十人圍攻屬八旗軍的廣州將軍駐地;大家完成任務後就分頭四處放火,一鼓作氣,拿下廣州! 數一數,孫文的這個計劃總共需要的人還不足100人。所有人聽完後都目瞪口呆:這太冒險了吧? 孫文不這樣認為。他告訴大家,像廣州幾個主要的軍政機關雖有防守,但有名無實,他們絕不會想到太平日子裏還有人來起義,以此奇襲,大事可成。 大家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太冒險。經修改,方案改為分三路“分道攻城”:楊衢雲在香港收買3000人左右的幫會分子,作為主力中軍開向廣州;鄭士良在汕頭等地再收買一批幫會、綠林好漢作為左、右兩路軍開向廣州;等這三支隊伍到齊之後,孫文坐鎮廣州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各軍,同時也在廣州本地收買少量幫會分子作為內應,裏應外合,這樣起義軍的總人數就增加到了3000人以上。 很顯然,由於楊衢雲的香港一路軍是絕對的主力,起義時間也因此定在了10月26日,這天是農歷九九重陽節。每年重陽節之前,都會有大批香港市民攜家帶口回廣東老家掃墓,香港軍3000人正好可以趁此機會,混入廣州! 起義方案已經決定了,最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初成立興中會總會時,並沒有選出領導人,現在到了起義前夕,必須要有領導人了,這個領導人也將是未來的“總統”——“總統”還是要有的,萬一起義成功了呢?當然,當時其實還沒有“總統”這個翻譯,是根據英文“president”音譯的“伯理璽天德”。10月10日,興中會總會開始進行“伯理璽天德”的選舉。 很出意外或者說不出意外,領導人的選舉不僅有巨大分歧,還發生了激烈爭吵。陳少白、鄭士良、陸皓東等這些“孫派”的人堅持認為只能由孫文當選,而“楊派”的謝纘泰等人認為,如果沒有香港方面的錢和人,孫文有什麽實力發動起義?他們堅持要楊衢雲當選,雙方都互不相讓,情緒激動。 孫文表現了君子風度,他主動退讓,楊衢雲順利當選。根據這一結果,楊衢雲成為了史上第一位選舉出來的華人“總統”,也是興中會總會首任會長。孫文只能接受他的領導,但“孫派”之人仍然不服。 由於孫文沒能當選,鄭士良甚至揚言“要殺掉楊衢雲”,而謝纘泰等人也在背後繼續攻擊孫文。謝纘泰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孫逸仙看起來是一個輕率的莽漢,他會為建立個人的‘聲望’而不惜冒生命的危險。他提出的都是易招物議的事情,他以為自己沒有什麽幹不了的——事事一帆風順——‘大炮’!”“孫逸仙念念不忘起義,而且有時全神貫注,以致一言一行都顯得奇奇怪怪,他遲早會發瘋的!” 看來,“大炮”這個外號,很可能還是孫文的革命同志謝纘泰首先發明的。 這一切的內訌,都為即將到來的起義蒙上了濃厚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