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著可怕信仰的人(第2/9頁)

有著堅定政治信仰的狄仁傑也不例外,只要認為是不妥之處,他就會挺身而出,常常讓武則天無法罷朝。他的諫言思辨性極強,讓武則天也深受感染,最後只好以妥協收場。

在武則天面前都敢據理力爭,更不要說在那些官員面前。有一件事可以讓我們對狄仁傑的性格有著更為全面的了解。

當時王及善和豆盧欽望剛剛被提拔到宰相崗位,算是狄仁傑的頂頭上司。通常情況下新官上任要說幾句客套話,二人也虛偽地客套了兩句。王及善說:“我們都身無長處,只因武皇錯愛,同僚們給三分薄面,才讓我們當上了這個宰相。其實我們還是才疏學淺,需要自我修行的地方還有很多。”

王及善的話剛說完,狄仁傑就接了過去。他說:“二位大人真是謙虛了,我看你們玩長行(打麻將等賭博遊戲)就很有一套,怎麽能說自己身無長處呢?其實王大人不該稱為右相,應該稱為有相才對。”

慢半拍的王及善還沒反應過來,疑惑不解地問道:“你憑什麽這麽說啊?”

狄仁傑手捋長髯,微微一笑道:“難道博學多才的王大人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那些聰明有才華之人,不如生來命好的。看二位大人面相如此之好,應該也是有相之人!”

面對狄仁傑的咄咄逼人,王及善和豆盧欽望只有尷尬地賠笑。尤其對於王及善,不知是何原因,經常被狄仁傑嘲諷取笑。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王及善並不記仇,有時候還配合著自我嘲諷一番。原因何在,只能說他是折服於狄仁傑的人格魅力吧。

由此可見,我們在電視劇裏見到的那個長相憨厚、笑起來像個面團似的狄仁傑,和史料裏的狄仁傑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用白描手法勾勒狄仁傑,狄仁傑是一個直率而富有幽默感,而又相貌不凡的人。

2

武則天對狄仁傑寄予厚望。她之所以信任狄仁傑,就是希望狄仁傑能夠鞏固自己的江山,為武周朝建功立業。在狄仁傑拜相的前一天,武則天特地賜他一襲紫袍。

紫袍上面繡著十二個金字“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也就是讓他將來能夠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登上相位,做相臣的表率,百官之首。

據說這十二個字是武則天親自繡上去的,狄仁傑的榮耀可見一斑。估計連高宗皇帝的龍袍,武則天都沒親自動手繡過,可見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的分量。連武則天都拿狄仁傑當個掌心寶,其他人也只有流著口水羨慕的份兒。很多同級別官員都尊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直呼其名。

對於狄仁傑來說,這些身外的浮名只是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所做的前期鋪墊。他只關心一件事,那就是太子的歸屬,誰將成為武則天的接班人。

聖歷元年(698),武則天七十五歲。隨著年歲老去,武則天不論是精神還是肉體都感到的極度疲倦和懈怠,而這種從未有過的疲倦感讓她變得愈發沉默。幾十年敢作敢為的豪氣正在從武則天的身上一點點地剝離,同時也缺少了之前的敏感,似乎對人對事越來越無所謂,甚至有些麻木。

在朝臣們眼裏,武則天這兩年變得更接近於一個慈祥的老人,雖然威嚴猶在,但已經沒有了先前那種咄咄逼人的鋒芒。

武則天越來越熱衷於一些祭祀活動,以前泰山、嵩山封禪的祭祀、洛水授圖的祭祀,她是以一種興奮昂揚的姿態展現於世人面前,猶如從天而降的女神,籠罩於森嚴肅穆的光芒之中。然而,如今的祭祀中,朝臣們只能看到女皇在神像佛龕前雙手合十的虔誠,一個動作遲緩、腳步踉蹌的老婦人。

一夜之間老去的武則天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那些朝中大臣,到底誰才是皇位的接班人?

武則天像是在刻意回避這件事,而朝臣們也沒有催問不休。不管是武氏宗族的支持派,還是心系李唐的老臣,他們由先前的爭鬥慢慢轉變為同情,同情一個老人守著自己辛苦打拼下來的財富卻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接班人。

先前的爭鬥仍在明裏暗裏地以各種形式進行著,但是在繼嗣問題上能夠在武則天面前說上話的大臣,也只有狄仁傑。其他人只能觀望,大家都在等待著破局的那一刻。

李唐老臣們好像並不著急,反倒是武承嗣和武三思這些武家子弟們有些坐不住了。

他們看著武則天一天天地老去,無奈地看著她與李唐老臣們的關系一天天趨於融洽。

帝國的中樞權力由狄仁傑、婁師德、王及善、杜景儉、姚崇、魏元忠等人把持,這些人都是穩重忠直的李唐老臣。武則天雖然偶爾也會讓武承嗣、武三思擔任宰相,可始終沒有將帝國最重要的權柄交於他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