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大亂(第2/2頁)

在此之前,他不願摻和遼陽的軍政事務太深,每次去遼陽都是事情辦好了就回,畢竟他生在大明,長在大明,惟功已經有不臣的跡象,他不願涉及太深。

無論如何,皇明仍然是正統,哪怕是宋錢度心裏也是這樣想的。

但今日之事發生在眼前,他只願惟功真的是一代開國的雄主,早點提兵殺到北京,將這些萬惡之徒的作惡源頭給從龍椅上掀下來!

這般縱容家奴,完全連自己的國法亦不遵守,心中毫無法紀,只知掠奪民財的皇帝,要他何用?難道真以天下奉一人?

惟功的談話,經過李贄的整理和加強之後,也是在江南流傳開來,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權力的制約和平衡等等,在當時已經漸漸開放的社會風氣之中,很容易就被人接受。

只是這些理論,如果沒有橫禍上身的時候,眾人最多也就是看看便罷了,但有宋錢度這樣的遭遇臨頭時,才會深刻的體會到這些學說的無比正確!

權力,一定要有制約和平衡!

……

……

“蘇州和松江是高淮,常州是劉朝用,此外還有十幾路礦使太監亦到江北和江南,到處挖坑掘屋,指著人家祖墳說下頭有礦脈,不給銀子就開礦,要麽就是挖人房屋,用種種辦法勒索,高淮在蘇州更是公然豎牌搶掠商戶,地方有司根本不管不問……禦馬監太監魯坤帶錦衣衛指揮楊金吾到河南開礦,承運庫太監王亮帶錦衣衛使張懋到真定一帶開礦,昌平有王忠,保定有王虎,湖廣有陳奉,陜西有趙欽……到處都是一片烏煙瘴氣啊。”

張用誠向來冷靜的面容上也是充滿憤怒之色,這些礦使稅監對順字行的生意沖擊也是十分厲害,到處都是商業凋敝,臨清一地,原本有五十四家布商,兩個月不到只剩下四家,某布店商行原本有二十來個夥計,現在連東主帶掌櫃只剩下兩人,其余要麽被逮,要麽直接逃走了事。

江南一帶,高淮也是攪的市面不安,被他抓走的鹽商和布商,絲商也有數百人,交了銀子才能放人,但太監們勒索的數量都是特別巨大,幾乎都是叫人到了傾家蕩產的邊緣,就算不破家也是破產了,以後想做買賣都沒了本錢,是以商人們多半都是舍命不舍財,除非被逼迫到生死邊緣,不然的話絕不會交錢,高淮等人也是不急,他們反正四處勒索,銀子都是源源不斷的到手,到手之後,留下大半自己瓜分,拿出幾千兩派到送到京城,這樣源源不斷的將銀子送過去,萬歷心中自是欣喜不已。

皇帝已經派出幾十路稅監和礦使,四處都有銀子送來,算算這一年要多出大幾十萬的收入,萬歷當然不知道自己只拿了最少的一部份,更多的被太監和勛親們分了,他還以為自己拿的是大頭,下頭只是分小部份,到手大幾十萬令萬歷欣喜萬分,對開礦和收稅之事更加執著,雖然已經有不少大臣陸陸續續的上疏,不過萬歷決心下定,當然是置之不理了。

這些情況,在張用誠的口中慢慢說出,在座所有與會的人臉色都是十分的難看起來。

惟功神色平靜,只是不停的摸著自己下巴和唇間留的小胡子,已經是萬歷十九年,他進入仕途和掌軍也超過十年以上了,長久的上位生涯使得他遇事絲毫沒有慌亂感,更不會早早的暴露自己的情緒。

盡管眼前的人全部是他心腹中的心腹,甚至有幾位向來支持他自立一國,甚至一直在往這方面努力,但惟功在此時已經看了出來,無論如何,這些人中除了張用誠等人外,孫承宗幾個都是讀書人,那種“致君為堯舜”的情懷還是有的,大明列祖列宗,傳到武宗是一變,再到嘉靖又是一變,隆慶雖平庸但還符合讀書人對皇帝的期望,到了萬歷,實在就是太不成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