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準備

後人總說萬歷是被當時的讀書人醜化,因為收稅開礦的事得罪了不少世家豪門,這確實有些道理,比如出身張家灣的東林黨人李三才,自己生活起居十分豪奢,但當皇帝征稅到張家灣時,李三才就是上疏極力反對,並且造謠生事,最後被萬歷痛下狠手給削去士籍。

還有高攀龍,自己親爹就是放高利貸的,但不妨礙他成為正義人士,上疏反對征商稅。高攀龍的視角就是不要與民爭利,朝廷應該節省開支,這樣才是王道。當然叫他們這些士大夫節省開支,不要與民爭利,這些人就是不幹了。

但開礦征稅,從派出的角度來說,太監是最沒有約束的一群,直接上達天聽,沒有制度約束,不象官僚集團彼此制衡,可想而知這些人到了地方做事,會是怎麽樣的一個做法。

而且明朝並不是不收商稅,這是一種錯覺,只是商稅更多的是被包給牙行,而牙行做事不規範,這導致豪門和商人與牙行勾結,賄賂地方官員,導致商稅大量流失。而牙行的商稅也是交給地方官府,用來做地方開銷,這些問題說到底是制度問題,不能用派出太監來解決。

當時的中小商人已經要受牙行和沿途私設的稅卡盤剝,象東林書院就能私設稅關,地方有勢力的私設的關卡極多,各地的親藩也到處開店設卡,層層盤剝,皇帝直接也派出人馬掠奪民財,萬歷說是為了大工等事暫苦吾民,但這稅監始終不撤,三大征用的也是戶部存銀,也沒見他撥出銀兩的記錄,說到底就是借口。

財政混亂而困難,為政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最大的責任人當然是大權獨攬的皇帝。

“宋錢度和李文昭他們都怎樣了?”

宋錢度在幾個月前就被抓,順字行在江南的分行開始運作努力撈人,但往常關系極好的那些大族世家突然變的極其不好打交道,地方官也裝聾作啞,順字行那邊的主事人漸漸發現,風頭不對,不僅是針對宋家,似乎江南那邊對順字行也起了覬覦之心。

王國峰道:“宋東主一直很硬挺,宋家的人也花了不少錢,宋家在朝廷的人也上書鳴冤,他開始受了不少罪,現在高淮拿他沒有辦法,但還是關著不放。”

“李文昭那邊怎樣?”

“南京到底是官員和勛貴雲集,稅監們不好鬧的太過份,倒沒有人去他那裏鬧事。但往常和李家打交道的各大世家和商行都減了訂單,李家的境況也不好過。”

“嗯……”惟功輕輕點頭,說道:“看來是江南那邊終於要和我們翻臉了。”

任磊態度輕蔑地道:“他們看我們日進鬥金,早他娘的眼紅了,這幫家夥,恨不得蚊子腿上割肉的德性,忍到現在已經算不錯了。”

任磊說的是實情,江南的風氣向來就是團結一致賺外人的錢,自己的優秀子弟當官,然後利用官場資源提供便利,其實晉黨也是這麽幹的,只是海貿大開之後,晉黨在這事上頭落了下風,現在晉黨保留的地盤不過是北方的糧食貿易和在鹽業上的布局,但也只停留在北方了,遼鹽早就橫掃半個多中國,除了北方的一些固定的產鹽區和晉黨的保留地盤外,更多的地盤早就被遼鹽拿了下來。

遼陽的鹽業收入已經超過五百萬,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多,這些收入已經嚴重影響了淮揚鹽業,對北方的鹽場也有影響,但晉黨已經是死老虎一只,要不然的話,這一次未必是江南那邊先發動,而是晉商打頭陣了。

江南和遼陽的矛盾,最要緊的還是在貿易逆差上。

遼陽除了銀行業還有保險業,運輸物流,光是這些就已經叫江南商人大出血了,而隨著遼陽棉田的廣闊種植,遼陽的紡織業已經發展極快,現在還只是內銷,但相信很快就能橫掃全國。

對這些情況,江南那邊敏感一些的肯定早就知道了,江南的絲業在遼陽賣不動,遼陽這邊畢竟是平均氣溫較低的地方,又到了小冰期,比輕薄的絲綢更受歡迎的還是各色皮貨,現在地方富裕,徐光啟曾經開玩笑說到了冬天,爬到四海銀行樓頂往下一看,到處都象是有一群群貂啊狐狸啊走動,那些稍微講究些的婦人,冬天沒有一身大毛衣服就走不出家門,絲制品就差點兒意思了。

赫赫有名的松江布也打不開遼陽的市場,其余的江南特產,要麽遼陽做得更好,要麽不怎麽受歡迎,南北貨的交流,南貨商行更受歡迎的是日常用品,但這些日常用品更多的是農產品和初加工的貨物,對那些江南的大家族來說,這些小生意他們根本看不上眼。

遼陽的銀行業對江南的放貸沖擊也是極大,更多的中小商人選擇到南京和蘇州的四海銀行的分行去存錢和貸款,使用的也是遼陽發布的銀幣和金幣,這對江南的金融業是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