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密疏(第2/2頁)

遼陽的醫生卻是醫學院悉習培訓出來,特別是在外科骨科上已經獨步天下,只有內科上雖然肯定領先大明,但不敢說已經超過整個時代,內科畢業的學生會出來遊歷,多結實一些有名氣的名醫,能學一點是一點,學成之後,點滴匯集在遼陽醫學院,使這個醫學重鎮更加的強大,也使一些小的醫學世家的傳人,能夠慕名前來,促進醫學的發展。

這個醫生就是遼陽的內科名醫,帶隊出門遊歷,不過這醫生雖然是內科的,骨科外傷水平卻是遠超普通的京城醫生,來京不久,已經闖下極大的名聲了。

“有這名醫吊命,這姓黃的沒準能緩過來。”稟報事情的人察言觀色,語氣也是恨恨的。

申時行沒有什麽表情,手指在桌上輕輕點叩,表示這件事說到此為止。

那人又說了幾件事,便是提到聯名上書之事。

“兩次上書,皇上都沒有批復?”

申時行大睜雙眼,心中大感不滿。

第一次上書署他的名字他並沒有什麽不滿之處,雖然他多年來一直奉行柔媚事上的宗旨,但在這樣的大是大非上也確實要代表文官們爭一爭,否則他這個天平就失衡,皇帝也不會要一個雖然聽自己話,但外朝形象太壞的首輔。

但第二次還要固爭,這就不象話了,內閣畢竟是半內半外,宗旨是要調和內外的機構,一味奉迎皇帝固然不可,一味站在外朝立場上和皇帝過不去也是不行的。

如果他在京裏,第一次爭不下來,他會密疏勸說,而不是再上本固爭。

“這幾人,荒唐糊塗!”

給王家屏幾個下了定論之後,申時行拿過紙筆,開始書寫密疏。

以前隆慶和嘉靖雖然不大見外臣,閣老還是常見的,今上卻是連閣老也不見,真正能常見到皇帝的只有太監,申時行等閑也見不到皇帝,這一次大起風波,萬歷也沒有召見閣臣的意思,中外消息不通,申時行都快忘了萬歷長啥樣了,他只能用密疏的辦法與這個皇帝門生溝通,效果倒也還不錯,畢竟密疏不入档不流通,只有君臣二人可以看到,算是可以說幾句體己話的好辦法。

“臣亦不以黃大成之舉為然,邀名賣直,甚為可惡,此番公議奏疏有臣的姓名,但臣在外勘察皇上帝陵,未在京中,是以此事竟毫不知情,伏請皇上明鑒……”

寫完之後,申時行細細的封好套封,吩咐人道:“將這奏疏送到內廷,由乾清宮的禦前牌子接了才可。”

“是,閣老放心。”

內閣之中,首輔身旁自然是有時刻有效力奔走的人,總不能叫首輔走到乾清門前遞奏章,文淵閣和六科都給事中都在內廷辦事,但仍然算是外朝的一部份,對內隔著好多道宮門,後世一個歷史愛好者可能對明清皇宮如數家珍,但當時的人哪怕是首輔也不一定知道怎麽走到乾清門前,都是一樣的堂皇建築,高大巍峨,給人皇權的強大威壓,加上遍布的錦衣衛和旗手衛的校尉,力士,穿著皮白靴的小太監到處奔走,這樣的地方自不是可以隨意走動的,在內閣多年,連東華門西華門也沒走過的也不在少數,更不必說進乾清門,深入大內了。

那人拿了密疏離開,申時行頹然倒在椅中,感覺不勝疲憊。

這一陣子時間以來,朝廷政務頗多不順,軍事上倒是顯的十分順利,但九成以上的軍功是遼陽帶過來的,遼鎮上次把大寧都司故地又丟了個精光,倒是聽說楊紹先急了眼,帶著下頭將領誓要將前番大敗的局面給扭過來,但不管現在遼鎮怎麽做也趕不上遼陽的光采,想到這裏申時行也不覺感慨,十年之前遼鎮和薊鎮是九邊雙雄,戚繼光和李成梁彼此抗衡,堪稱雙壁,現在一老一死,遼鎮和薊鎮光采不在,一切榮光,都歸了遼陽的張惟功,這在十年之前,根本叫人很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