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紡織(第2/2頁)

現在唐家的舉動也是和市場容量開始擴大有關,幾乎是每出一件布和羊毛制成品都立刻被搶購一空,那些建好的庫房裏只有少量的還沒有賣出的成品,剩下的幾乎全部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這樣的市場之下,商人這種為了利潤不惜甘冒奇險的群體為之瘋狂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能真的搶下這幾百萬匹布的市場,可想而知將會是有多大的利潤。

這麽大的市場遼陽鎮肯定不會放過,而且唐家等商人不知道的就是紡織業在惟功心裏的地位。

不論是英國的工業化還是日本這種後來的新興工業國家的工業化都無一例外和的紗錠織機有關,可以說,紡織業就是帝國擴張的開始!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十年間以最原始的積累來發展輕工業,十年之間,擁有十人以上的工廠為三千余家,使用機械動力的近七百家,產業工人為三十八萬人,一開始的日本缺乏資本和資源,只能賣煤炭和一些手工代加工,真正的工業化的工廠很少,論家底日本比清朝要薄弱得多,當時的西方並不看好這個小小的島國,但開化僅十年時間,日本將全部精力用在紡織業上,紗錠增加近十倍,從棉紡品進口國一躍成為出口國,而到了開化二十年左右時,日本的紗錠突破一百萬錠,國內原本的手工紡織業被徹底消滅,機器紡織占統治地位,日本成為世界上的最發達的紡織國家之一,位居前列,在輕工業的帶動下,重工業開始發展,甲午戰爭之後,用重金建造八幡鐵廠,日本從鋼鐵進口國轉為鋼鐵自給,其後一年,日本就造出近七千噸位的常陸丸號,這一年,日本造船突破十萬噸,很短時間就成為造船大國,並且其海軍實力在擊敗俄國之後,也一躍從亞洲海軍強國變為世界海軍強國。

在有更強勁的軍力之後,日本的紡織品開始更進一步的傾銷到中國,掠奪了更多的財富,甚至到中國興辦了無數的紡織廠,利用中國更廉價的勞動力制成紡織品,再傾銷來掠奪財富,成為一種近於吸血的循環。

可以說,紡織業就是一國從農業到工業,再從工業轉為重工業的基礎,就象蒸汽機時代的到來,從無到有,從有理論到試驗,再到成型,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力帶動梭機和織機都面臨水流大小不好控制,造成產量高低起伏不定的尷尬局面,蒸汽機的出現使得紡織業獲得真正的發展,而後又使采礦和鋼鐵業發展,最終發展出火車,機床冶金等重工業。

這樣的產業,惟功怎麽可能放任一直由民間資本控制和發展!

四海商行的介入使唐家在內的商家都很警惕,他們不明白紡織業的重要性和在惟功心底的地位,有這些反應倒也正常,只是唐家想介入政治權力和獲取更大的利潤,所做的一切,其實是自忖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實力罷了。

在丁三等人在門口的時候,艾敏和李從哲也是抵達了他們要到的甲字第一車間。

這個車間裏有幾十台水力織機,工廠廠區直接是依水流而建的,水流是河水,用浩大的引水工程從上而下放水,如果枯水季水流不夠的話上遊還有不少大型水車可以增水,另外利用很多小竅門增加水流流速,使得枯水季對生產的影響減緩到最少。

在上遊還有幾家繅絲廠和將作司的工廠,也是一樣忙碌,在李從哲進入車間時,除了聽到激流帶動機器動轉的嗡嗡聲外,還有上遊很明顯的叮叮當當的響聲不緊不慢,但一聲接一聲的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