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內幕

以前這些小食攤子生意均是十分火爆,每個攤位前均是有不少排位等待的工人,但此時艾敏和李從哲看過去時卻是稀稀拉拉,每個攤位前最多一兩人,甚至有不少攤位前空蕩蕩的。

“最近都這樣。”看到艾敏探詢的眼神,李從哲攤手道:“工人都在鬧事,哪有心思出來吃什麽小吃。”

“到底是怎麽回事?”艾敏雖然是小姑娘,到底是商人世家裏長大的,此時的她敏銳的感覺到這一次的事不是尋常的糾紛,似乎有往大了鬧的感覺。

“嗯,我大約了解了一下。”李從哲最近駐點就是在這個廠裏,對事情還是所知頗多,當下就向艾敏解釋起來。

工資其實還是那樣,此番工人不服其中更有原由。本鎮之下任何商行鹽池鐵礦工廠,除了被俘虜的北虜和犯罪奴工之外,最低的工資標準是月銀一兩八錢,起底是這樣,最高當然沒有上限。屯堡的農工也是這個月俸,這個收入哪怕在江南也不低了,以遼陽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說卻不算高,很多工廠都提了底薪,達到二兩甚至更高,昌盛這裏卻一直維持著一兩八錢的底薪,不過以前紡織廠是做的多拿的多,憑加班補貼工人也能獲得一年二十兩到三十兩之間的收入,或是兩口子一起做工,一年便是夠買一套宅院,辛苦自是十分辛苦,一天最少幹五個時辰以上,但這個時代的人豈有怕苦的?以前也一般苦,一年到頭穿補丁衣服吃糠吃野菜,現在卻是大米白面精肉肥雞足夠吃,苦些亦是不怕。只是從年初開始,這邊紡織廠開始不發銀兩補貼加班費,而是改折實物,如果是當真足額的實物補貼也罷了,工人不滿的就是實物補貼也是打了嚴重的折扣,而且物品質量參差不齊,以次充好,甚至拖欠加班費,上個月加的班到本月還沒有領到的大有人在。

底薪倒是沒有拖欠,遼陽工商司在這方面是有鐵規,這些工廠主商人也不敢隨意違反。

“這般行事當然惡劣,工人不滿自有原由,現在不少工廠還在觀風望色,如果這邊行事成了,恐怕遼陽不少廠子也會有樣學樣的。”

艾敏問道:“為什麽要這樣,按以前這樣發銀子銅錢不是更好?”

“對工人來說當然好,對廠主來說不好,我遼陽福利很高,軍隊裝備為大明之冠,各種城建和道路建設也是大明第一號的,境內根本沒有流民和鰥寡孤獨無人過問的情形,象以前那樣養不起小孩溺斃更無可能發生在我遼陽,教育亦是由鎮內開銷,設想一下,我鎮朝廷每年不過撥給幾十萬石糧和少量白銀,養活十余萬軍隊,加上我說的這些開銷,如果不是總兵官在遼陽興商生利,再課以重稅,請問哪來的銀子來做這樣的開銷呢?”說到這,李從哲攤手道:“稅是不敢抗的,雖然利潤高,不過如果能克扣工人一點,這錢不就是落在股東廠主等人的手裏了?昌盛紡織廠這裏用工有過萬人,每人一個月省一兩便是萬把兩銀子,一年就是十幾萬,況且還真不止這一點。”

遼陽的紡織品其實現在出口還不算多,多半是滿足本鎮幾百萬百姓自用,因為境內富裕,小規模的紡織廠和小農經濟的自耕自織的生活模式早打斷了,工廠所出的各種布有薄有厚,有各種花色,還有印染廠染成各種漂亮的顏色,價格較以往流行天下的松江布最少便宜三成,這也是惟功現在控制住了,除了本鎮消費就是賣給朝鮮倭國或是北方,出貨不大,若是有意擴大規模,幾十萬人進廠紡織,幾年之內就把江南布給徹底打垮了,只是現在尚不到時候,他也不願到本民族的經濟摧折太過,總待自己能將手伸到江南一帶,慢慢調整好之後,再進行產業調節。

就算如此,遼陽的紡織業也是規模浩大,與之相關的一些產業也是十分興盛,最大的廠就是眼前這昌盛紡織廠,本土遼商的股本加少量外地商人股本,順字行和四海行都沒有入股,順字行有自己的業務範圍,紡織就不摻和了,四海商行是官私合營,以前是以鹽鐵業為主,現在加上了海洋貿易和紡織這一塊,至於本鎮大量的農田算是徹底的本鎮產業,與四海商行有大量私股進入來分紅是不同的,隨著四海商行也進軍紡織業,可能唐家和一些相關的家族感覺到了壓力,削減工人的福利待遇應該只是第一步,只是他們也沒有料到,因為遼陽鎮多年經營和鼓勵,加上不停的進行義務教育,工人們並不是如想象中那樣任憑擺布,光是這一件事已經費了老大的力氣了。

唐家幾個中堅想借著捐輸一事試探遼陽鎮的底線,如果接受他們額外的捐輸,那麽擺平工人自然就可以再強硬一些,這一條路沒有走通,唐志大已經有放棄的打算,不過唐志中和唐志存顯然不這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