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立體(第2/2頁)

這些出來攬活的軍戶,無不是心志堅強,不畏苦難的下苦人,眼前這點風雨和這點困難的路程對他們來說真的算不了什麽。

南十七堡是長春往東南最前端的中心堡了,堡的東邊和南邊都是海西女真的地盤,往西南方向才是舊邊墻所在,茫茫大山,地形險峻,是長白山的余脈所在。

只有越過舊邊墻,才進入開原衛的範圍之中,算是回到遼東都司的故地。

這個堡與長春相隔甚遠,與開原衛相隔很近,雖然地利不便,這個堡的補給支持多半倒是開原這邊過來的。

道路也是修好了,從這裏開始到開原衛地方修了一條寬可容納幾輛大車,堅實如鏡的寬闊官道,看到這樣的充滿遼陽特色的官道,所有人都有回到文明世界的感覺……前一段時間,在茫茫大雨之下的荒野中前行,道路崎嶇,不見人蹤,確實有點身在蠻荒的味道,看到這一條筆直道路,眾人思想起來,都有不勝唏噓之感。

就眼前這一條道來說,雖然選址是在平地與丘陵再到山地中最易修路的地方,但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工程量和物資人力投入,光是這一條長不到百裏的道路,足見遼陽的富強有多麽令人震撼。

這一條路,就是大明國初的洪武年間也沒有修築出來,遼東都司的幾條主幹官道都是修在洪武和永樂年間,就算是太祖高皇帝和永樂大帝的氣魄手腕亦是沒有在舊邊墻外修路的打算,此時呈現在眾人眼前的寬闊大道就是遼陽剛剛修成,再看看身邊荒草從生的古拙舊道,兩者之間的差別,令人心中不由產生無限感慨。

只是眼前這些人要麽是車夫騾夫,要麽就是推著小車的攬活短工,還有公安司的護衛,各司的吏員,真有什麽興亡感慨也是淺薄的很,當下各人只看了一會兒,就是嘻嘻哈哈的加了把力氣,沿著一條向西而下的筆直大道,往著十七中心堡方向趕過去。

惟功回望一眼,看到前方不到五裏地方有一個高高的崗樓般的建築,大約有五六丈之高,而方圓不大,四周隱約有高墻當外圍建築,他點了點頭,知道就是一個火路墩。

九邊防禦,向來不可能是一道簡單的長城,哪怕是戚繼光建築的帶有空心敵台藏兵洞的偉大建築亦是太單薄了。

火路墩才是最基本的第一道防線,九邊的火路墩一般都是建築的小型城堡一般,可容一個總旗帶同部下駐守,內有儲糧和報警訊用的物品,一旦北虜入侵,燃燒狼煙報警,同時關閉堡門,駐堡堅守,這種小型堡壘易守難攻,除非用大軍不計死傷的強攻,否則很難拿的下來,但一個小小火路墩耗費大軍攻擊的時間和死傷人命去攻打又是十分不合算,但留著火路墩不拿下,墩中兵馬抄其後路,絕其糧道,又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一個火路墩可能只有十幾人到幾十人,若是幾十上百個火路墩呢?

再有更大的兵台,軍堡,容納幾千上萬的兵馬在其中呢?

再加上邊墻和各將軍的機動兵馬,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就成型了。

大明這一套防禦體系在中期之前還是很有效的,北虜就算犯邊也很難深入,但這些體系是建立在軍堡中的士兵勇武敢戰的基礎上的,如果墩中和台堡的軍人只知道固守,畏懼不敢出戰,那麽這防禦體系就幾乎無用,犯邊的敵人只留少量兵馬戒備即可,根本無須在意後路被抄,整個防禦體系就又變成單薄的一層邊墻,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遼陽鎮的防禦體系總的來說不脫墩台堡墻的範疇,不過以遼陽軍的勇悍敢戰,這些防禦體系自然也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惟功的眼中,不遠處的墩堡中隱約能聽到訓練的聲響,哪怕是這樣大雨如注的天氣,訓練仍然是不可斷絕的日常科目,這樣的軍隊自然可以信賴,那個小小的墩堡,也自然成為這一片荒涼如海的地域的一塊定海磐石,令得這一片地方,安然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