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雨境

在惟功的眼中,眼前的一切已經是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就眼前的這些土地,雖然肥沃,但有不少離水源很遠,這樣的地,在以前如果天時不好,收獲仍然十分有限,畢竟降水量不夠的話作物肯定無法孕育出足夠的果實,而現在沿著各堡的中心地帶都開挖著深且寬的引水溝渠,在主幹渠的兩側又是小規模的引水渠,這些溝渠不停地把沽沽清流送入農田之中,有一些地塊地勢太高或是不便引水的,就是在土地中間挖出深井,用趙士楨所制成的翻葉水車不停的踩動著將水引出再送入渠中,這樣的水井就算有引水渠的地塊也有,惟功深知,這些年小冰期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對陜北和晉北,還有東北的影響都是十分嚴重的,記錄之中,後金地盤也遭遇過嚴重的小冰期,糧食大量減產,雖然地廣人稀糧食也是不夠吃的,一石糧賣到過八兩銀子以上,後來還是利用從大明搶來的物資勉強撐了過去,從萬歷年間開始,冬季寒冷多雪,春夏幹燥少雨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現在情況雖好,不過還是應該未雨綢繆,提前打好這些深井,遇到幹旱季大河也枯水的情況時,深水井便可以派上用場了。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工業用水,地下水位很高,打這些深水井,就算幹旱幾十年也夠用了。

車隊不停向前,眼前的景象也是不停的變換著,原本的荒蕪不堪的草原灌木變成了農田,樹林也有不少被放倒砍伐,這個年代的東北地方真的是地廣人稀,後世的城市區域在此時仍然是茂密的林地,因為平地足夠,林地被砍伐的其實還並不算多,只有在建築司需要的時候,才會派出工人大量的砍伐。

也有一些小規模的搜索隊,不停的出沒在山地的林地之中。

各司的吏員在不停的照料著前行的車隊,有時候看到這些鉆林子的,懂行的便笑道:“海事司的人。”

“為什麽說是他們?難道不能是咱們的人在找上等好人參?這幾年人參不停外銷,價格也是漲上去了啊。”

“嗯,現在一兩以上的好參難得了,一兩參十兩黃金,可比黃金貴重的多了。”

遼陽鎮不停的收人參,這東西畢竟不是蘿蔔,拔了一茬直接在地上種下一茬就是,這玩意要想長成長大還是需要時間的,現在大人參已經不足前幾年那麽充足,數量頗有不足,而市場需求量還是那麽大,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也是遼陽在囤積大量的好貨,整個中國加上緬甸日本等國都需要,大量出貨固然賺快錢,囤積一些好貨慢慢漲著價賣也是一種細水長流的辦法。

“咱們遼陽自己從不挖參,都是打女真人手裏收。這是叫他們也有生發,他們出力出人,這老林子他們也熟,叫他們賺點錢,不要生事,也算是各有分工,要是咱們松子人參毛皮這一塊都攏過來,他們沒得錢賺,怕是只有和咱們不停打仗了。”

“這倒也是,還是上頭想的明白。”

“那是,咱遼陽十年不到翻天覆地,上頭不利害,成麽?”

眾人一路談談說說,整個車隊一天只走一站到兩站地,沿著初修的道路行進,倒也十分輕松。惟功等人,假作隨隊的行商,到了歇腳的地方就到各屯堡走動,隨行帶的貨物,經過兩三個中心堡之後就已經出脫的差不多了,惟功等人借口從開原折返,沿途看看能不能收些松子或是人參帶出去,這也是關外行商的慣例,是以根本就沒有人懷疑他們。

這樣一路行來,眾人都是和惟功這個化名張大的關外行商廝混的很熟,惟功手面大方,唐瑞年更是精明滑溜,身上商人氣息很重,惟功小時也確實是在薊鎮小村裏長大的,談些關外的行商之事,唐瑞年在行,說起薊鎮的風土人情,惟功亦是侃侃而言,時間久了,人們倒是很喜歡這兩個關外商人,每到晚上歇腳時,自發的就是圍攏了一圈人在這兩人身邊坐著。

這般走了近十日光景,過半行程後,屯堡漸少,只有很少的中心堡已經建成,其余的小規模的屯堡尚在建設之中,道路過半之後開始恢復古道的淒荒不平,其間又連下了兩天雨,整個車隊在泥濘中艱難跋涉而行,眾人雖然有油紙傘或是油衣,但時間久了效用不大,由晨至晚,雨水不停,身上很快被淋濕而失去熱量,顫抖不已,但車隊從出發到抵達有固定的時間,遼陽法度森嚴,誤期不至雖然不是秦法那樣有斬首或削足的危險,但處分降級或是罰銀都是免不了的,沒有任何情面可講,就算是通告批評,也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懲罰,畢竟在這個團體之中,很難找到沒有榮譽感的成員存在。

惟功也是與這些人一樣,披著油衣在雨中趕路,好在他不需要下來推車,不必卷著褲腿在泥濘中推車前行,有時候,他凝目展望,遠方雨天一色,深山和密林在雨中顯的格外的蒼茫浩蕩,如海一般深沉無量,自己這一隊人展開的車隊在這樣的天地之間,猶如一群群螻蟻一般,在天地之威中,勉強掙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