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收支(第2/2頁)

李文昭性子要跳脫一些,當下有所思便是直接笑道:“大人真是了不得,這銀行一辦,數年之後,年入千萬怕也不在話下了。”

言下之意,不乏羨慕,也有一點兒別樣情緒在裏頭。

當時的人,講究盈滿則虧,不好太過,所以很多事情做到一定地步,不僅不前進,反要講個退步。

在李文昭看來,惟功的產業出息已經極盛,不要說這一生一世,便是傳諸子孫,幾十世也盡夠榮華富貴了,國初那些勛貴人家,二百多年下來,還是富貴榮華,又何必汲汲於財富,做這樣的事,順字行固然不怕,但惹怒太多的官紳階層,於惟功名聲須有不利之處,而銀行放貸收利,雖然是低息,造福萬民,但在有心人播弄之下,怕也要沾上放高利貸的不好名聲,對惟功一向良好的形象,也是一種點汙。既然銀錢足夠,又何必一定去做?

以國人的心思,要麽索性做壞事,要麽幹脆就行善事,不能獲利,否則必定是兩頭不討好。以李文昭與惟功和遼陽的關系,當然是希望善始善終,不希望出現不該有的波折。

惟功何等人,李文昭一說,他便明白對方的意思。

當下點了點頭,對任磊道:“任磊,將去年遼陽歲入和歲出和他們說說。”

“是,大人。”

任磊站起身來,對眾人微笑道:“遼陽歲入,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頗具吸引的謎題,但為了害怕泄露出來,引起朝廷各方的矚目注意,我們在此之前是將此事設為最高密級,除了大人和必要的相關人員外,一律不得與聞,一旦泄露,有司就會徹查,就算現在,也是高等密級,在這裏聽到的人,會被記錄在案,一旦將來有泄密的情形,查出泄露源頭在哪,各位一定會受到相關的懲罰,哪怕是兩位不屬於遼陽體系的東主,也是一樣。”

聽到這話,在場的人都是神色凜然,連李文昭和宋錢度也是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道其中的得失利害。

“去歲,我們征稅,包括順字行和並將作司下各廠,各坊織廠,絲廠,各屯堡,各普通商行,外來商人,從坐稅到行商厘稅等,一共歲入是兩千一百萬兩白銀……”看到各人震驚的眼神,任磊得意一笑,止住有想說話的人,接著道:“我還沒有說完。然後是四海商行的鹽鐵利潤,除去給持有股本的股東分紅,各種成本,四海商行上繳給鎮裏是六百八十萬兩白銀。另,海事司下的海船貿易,去掉死難人員的撫恤金,來往費用,修船折舊費用,預留資金等,所有海船上交給鎮財務司是四百萬兩白銀。另外還有一些雜項收入是一百二十萬兩,所以去歲的總收入是三千三百萬兩,比起大明的全國賦稅還要多出不少,盈余麽,去歲盈余一千余萬,但估計要拿來堵今年的窟窿,今年不僅不會有盈余,還得把歷年所積多半用出去了。”

明朝一年的賦稅在張居正改革之前是沒有盈余的,嘉靖年間年年虧空,朝廷的軍費開支和官員俸祿都要發不上來,在張居正改革之後,太倉每年能盈余四百萬到三百萬之間,這筆銀子在後人聽來確實不多,但這是財政盈余,在張居正之前是完全沒有的東西,不僅是白銀有盈余,通州糧庫裏還有確保在庫的千萬石以上的糧食,以白銀和糧食的積儲數字,足夠帝國打好幾場大仗和應對相當必要的緊急支出,比如大規模的災荒和大工程開銷等等。

這筆銀子如果好好積存下來,倒是頗為可觀,可惜的是,萬歷年年以各種名義支取,大半收入被取入內廷,外朝所留,其實並不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