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四將(第2/2頁)

他們比山海關內的百姓要窮困的多,只能幾家湊著擺起一個香案,上面放一些煮雞蛋和饅頭一類的吃食,酒也是劣酒,但每看到騎馬過來的遼陽鎮的官兵時,便是十分熱情的上前招呼,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一切,傾囊取出,供給這些打了大勝仗的他鎮官兵。

面對這樣的情形,縱使鐵石心腸者,亦是不能不為之動容了。

郭守約當然不是鐵石心腸,就算是傳旨的錦衣衛和通政司的行人欽差也不敢在這樣的情形下多說什麽,一路行來,格外緩慢,騎兵能停則停,對這些父老的關愛之心,唯有坦然領受而已。

不知道多少人感動的涕淚交加,當日頂盔貫甲,幹冒矢石,為的是遼陽的團體榮譽和自身的榮耀,也為的是優厚的軍餉和嚴酷的軍法,保家衛國的念頭當然也有,遼陽都司境內,提起和北虜之間都是一筆血淚帳要算,遼陽的民族覺醒的教育也十分到位,鎮內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對北虜的痛恨也是沒有話說,但一切的紙面上的教育,終歸不如眼前的一切來的直接明了,就算是遼陽的百姓這般歡迎他們,這些將士也不會有這樣的感動,往京師去的一路,也是十分熱鬧的場面,將士們當時也是十分感動,但所有一切,都沒有眼前這些叫花子一樣的遼鎮軍民沿途歡迎來的更觸動到靈魂深處,不少將士淚流滿面,感覺身為軍人,這是自己真正的最榮耀的一天!

……

……

“臣,張惟功,永服辭訓!”

惟功拜伏下去,原本很大很寬敞的總兵衙門大堂到二堂間的廣場中間已經站的密密麻麻,全部是鎮中的受封賞人員,還得是百總以上的武官和高級吏員和官員,足有近三千人站在這裏,為的就是這一場已經被拖延了很久的封賜大典。

朝廷封惟功為平虜侯,算是對他失去公爵的一個補償,這個侯爵當然是和李成梁的及身伯爵大為不同,李成梁的伯爵只是自己一世,死後不能傳襲子孫,惟功的卻是通侯,可以世襲下去,直到與國同休。

雖然侯不能與公相比,但侯爵亦是極為尊貴的頂級勛貴了。

征虜副將軍,更是尊貴無比,只在大將軍和征虜大將軍,平虜大將軍和鎮朔大將軍這四個將軍之下。

四大將軍已經久不授人,只有仇鸞在嘉靖年間極得世宗皇帝信任,被授給過平虜大將軍,節制文官三品以上並戰場所有武將,副總兵以下可以自行決斷以軍法行事,權威之大,巡撫兵備道這樣可以節制總兵的文官,一樣被仇鸞所壓制,自此人之後,幾十年間,再無武將可授給大將軍一職了。

少保兼太子太保,亦是人臣之極,十分尊貴和榮耀。

再有其余累加的勛、階,不過就是錦上添花的添頭,算不得什麽了不起的事了。

如此,惟功等於授給節鉞,遼陽之內,權威更重了。

更令遼陽上下歡喜的,不僅是三路主將和張用誠被授給將軍號,使遼陽鎮軍內有幾個貨真價實的將軍,整個大明,在此之前不過是八大將軍,九邊重鎮的總兵和遠在雲南的沐家黔國公府有將軍印信,其余地方的總兵,根本就沒有加將軍號的可能,遼陽以一鎮得授四將軍,實在也是因為大勝而起的異數了。

除此之外,更令人歡喜的就是實際的權力增加。

郭守約授沈陽總兵,節制開原,王輔國授海蓋總兵,管轄原海蓋參將的範圍,陶安然則授給寬甸總兵,寬甸的老總兵傅廷勛借著這個契機,順利脫身,成功回遼西養老去了。

至於佟家和幾個寬甸的將門則全部落空,誰也沒有搶到這頂總兵帽子。

這些地方,除了沈陽到開原撫順鐵嶺是遼陽剛剛掌控的外,其余地方其實早就落在遼陽的掌控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