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不甘(第2/2頁)

開初當然是害怕的,一夥夥一群群的“亂兵”荷槍實彈的打眼前過,但看到遼陽的士民百姓不僅不害怕,還給“亂兵”加油喝彩時,這三個中年人才敢繼續前行,若是換了別處地方,三人早就拔腳亡命奔逃了。

就算這樣,三人還是分別交代跟隨自己的奴仆和書僮,一有不對,轉身就走,切不可有半點延誤,否則的話,丟了財物是小事,怕是要丟了性命在這裏了。

但越往裏去,則就發覺遼陽鎮兵的紀律之好,簡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不僅買賣物品給付足額錢款,態度亦是隨和,甚至和店家有說有笑。而隊列之整齊,行進之間的隊伍絲毫不亂,而三人發覺,這些兵並不是從兵營出來,而是自各街道巷子臨時集結,然後有人站在隊列前握拳為中心,或是舉旗召集,不過一會兒功夫,數百人排成整整齊齊的長縱隊或橫隊,然後交代搜索任務,接著再從隊列中分成小隊,各級軍官分別帶領,接著便是散開,在分散的時候也是絲毫不亂,根本沒有一點兒混亂的跡象。

“好了,我不相信這樣有紀律的軍隊是亂兵。”三人中有一個面容冷肅,眼神格外陰鷙地說道:“看來城中人所說是實,是捉捕那些犯事的無賴。”

“錦衣衛聽說全被看起來了。”

“這番動靜不小,不過好在是因商會而起,並不是自上而下的行為,遼陽對上,應該還是好交代的。”

“縱然不好交代又如何?”眼神陰鷙的中年人道:“以遼陽現今的實力,席卷天下亦可得,還怕一點小小誤會?再說,拿捕的是無賴,錦衣衛不是只看起來了麽。”

“我們往何處去?”

三人一時踟躕起來。

原本是說好了在城中先找地方安頓下來,遼陽因為商業十分發達,由肅清門到城中心的各道衙門的府前街,先是十字大街再丁字大街,再到武學院和商會,再就是城中的兵營和中軍部的庫房區,三人預備在南丁字大街找一個大客棧住下,直接包一個院子,然後慢慢接觸本地的士人,宣告自己等人前來遼陽的消息,看看風色,如果惟功自前方回來接見自己等人,在遼陽可以混下去最好,如果遼陽官方不待見,在這裏就宣稱“講學”,隨便不拘找一些人說上幾課,然後速速離開為宜。

三人中目光陰鷙的便是李植,另外兩人就是羊可立和江東之。

幾年前,江東之還宣稱天子認了自己當幹兒子,對自己十分寵愛,李植和羊可立上疏攻張居正後,風頭一時無兩,一日之內,萬歷親自手書詔旨,將三人升為京堂,由七品禦史之職一日躍升為四品京堂,從藍袍自緋袍只用了幾天,這三人的際遇,在萬歷朝可稱是第一人了。

不過後來三人日子便難過了,三人是張四維羽翼下的晉黨成員,因為攻張居正一事弄的形象不好,後來因為萬歷帝陵一事引發了晉黨和申時行一黨的爭鬥,李植等人攻訐申黨所選帝陵位置不好,陵宮滲水,這在後人看來滲水是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事,在當時卻是足以人頭落地的大事,山陵位置,取址應當十分慎重小心,不僅關系帝陵中要埋的皇帝本人,還關系到子孫後代的福祉,陵宮滲水,說明選址風水不佳,如果在洪武和永樂手中,主事者不僅要人頭落地,相關人等,一個也跑不掉,殺掉幾百人,流放幾萬人,才能算完,就算到嘉靖年間,主事者也可能被殺,在三人指責之後,申黨請徹查此事,萬歷後來親自去查看自己的帝陵陵宮,發覺並無滲水之事,一怒之下,李植等人就倒黴了。

剝職,任閑官,後來三人因為名聲不佳,特別是得罪了申閣老,官場人人排擠,後來索性就一個個被免官為民,冠帶閑住了。

對三個年在壯年又野心勃勃的文官來說,悠遊林下是那些廢柴的事,叫自己等人早早就成為一個廢物,那是絕不可容忍的事。

特別是李植,辛辛苦苦才換了緋袍,還沒有到閣部高職,如何能夠甘心?

遼陽的異軍突起,使三人有了一個新的選擇,前來遼陽,以“講學”為名尋找新的機會,無論如何,這三人的眼光來看,遼陽這樣的地方和實力,未必能安心久居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