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教訓(第2/2頁)

難得他說笑話,眾多在場將領隨員,俱是一同大笑起來。

……

……

文書是每天都跟隨車隊過來,每日匯總,每日清晨是一天事務的簡報,分別是各部門這幾天的工作要點和必須要請示的事務,到了晚上,就多半是一些延後的報告,一路急趕才送了過來,因此比起早晨的更加緊急,必須做立刻批復。

第一份就是遼陽送過來的報告。

錦衣衛們在遼陽已經鬧騰的十分歡實,曹應魁和馬維帶著一群小夥伴十分愉快的玩耍,將手中的鹽引不停的派向遼陽的各家商戶,一千引就要一千兩,少一文也不行,遼陽地方雖然富裕,但商家們也不是蠢蛋傻子,憑什麽拿大捧的銀子買那種擦屁股嫌硬的廢紙?

甭說這鹽引可能排幾年也領不到鹽,就算能到鹽場領到鹽,和日益龐大的遼陽鹽場爭奪生意?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還是出貨渠道,普通的小鹽商哪一條能和四海商行比?為什麽現在淮揚和天津還有兩湖都對遼陽恨之入骨,就是因為趁著淮鹽勢弱的那兩年,遼鹽大量填補空缺,現在南直隸和浙江兩湖河南包括北直隸一部份地方全部開始食用遼鹽,大明一年七億斤左右的食鹽市場,遼陽已經占了三成左右,一年的利潤好幾百萬兩,這就砸了不少大鹽商的飯碗,倒是普通的當地小鹽商,好歹能還從四海商行手中拿一些鹽來再做轉運批發,把鹽運到四海商行不去的偏僻地方,不過隨著順字行對各地的滲透進入,這種手法估計也玩不了太長時間了。

鹽引對遼商來說根本就是毫無用處的東西,錦衣衛們還在不停的攤派,當然引發了若幹次對抗,遼陽商人已經好幾次罷市關門,錦衣衛們卻是寸步不讓,他們用封門抓人的辦法將幾家鬧的最兇的遼商領袖抓了起來,拷掠鞭打,還故意使聲音傳散開來,結果後來攤派鹽引十分順利,攜帶的幾萬兩鹽引派光了,後來這些家夥幹脆找了一家印局仿制了幾十萬出來……遼陽太富了,一般象遼陽這樣的城池搜刮幾萬兩就得出好多條人命,結果就是一頓拷打就弄了好多,馬維他們收不住手了,打算撈上幾十萬再說。

遼陽鎮大勝的消息當然已經傳了過去,錦衣衛估計自己的皇差肯定會撤銷,既然不抓人了,趁著這個機會多撈幾個才是正經!

“算了,給他們的教訓也足夠了,可以收網了。”

在打了大勝仗和生了一場小病之後,惟功感覺自己心境有些軟弱,整個人都懶洋洋的,孫承宗在徐光啟的啟發下定下叫錦衣衛禍亂遼陽的計劃已經進行的頗為成功,最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朝廷的威望在遼陽等地是恢復不過來了,已經有不少外地商人都跑路了,本地人的憤怒與日俱增,惟功估計再這樣下去,不需要自己引導和居中組織,自發的怒火就能把這些錦衣衛給淹沒了,惟功不願發生這種類似決裂的情形……時機還不對。

經過錦衣衛這件事後,相信遼陽鎮境內的所有人,包括商人,普通百姓,將士們在內,都會對以往遼陽的宣傳更加信任幾分……這幾年教育司在“黑”朝廷上可是沒少下工夫,這一次錦衣衛的事,比起遼陽的宣傳來要強過一百倍。紙面的宣傳,可抵不過一次實例!

雖然惟功並沒有暴露反意,但遼陽的實力與日俱增,跟隨他的人也不是傻子,實力膨脹下去,遲早遼陽和惟功本人都面臨一個抉擇,是繼續持有威脅朝廷的力量而臣服朝廷,還是把朝廷一腳踢開,自己當家做主?甚至兵臨城下,將整個大明納入囊中?

第二封,便是軍情司的最近簡報,當惟功看到內容時,也是不禁皺眉,他提起筆來,立刻做了批復,不過批復的內容,卻是與軍情司請求的大相徑庭。

第三封,是海事部門的匯報,上個月有七艘沉船,相對遼陽龐大的商船基數來說也算是多了,惟功注意到沉船多半是前幾年為了趕緊展開貿易時趕工的出品,他嘆了口氣,批復下去,把死傷海船的船員的撫恤加倍,由四海商行支付,至於貨物損失,會由順字行的保險業務部門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