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封侯

這樣的顧慮,使王家屏,王錫爵,這兩樣性格剛直的閣老都沒有反對,更不必提與遼陽關系十分親近的許國許閣老了。

“張惟功,封侯。”

確定了很多事之後,萬歷終於下了決心,展顏笑道:“斬首三萬,俘虜七萬,牛羊二十萬頭,其余物資無算,甲仗如山,首級足可壘城京觀,這樣的功績,封侯亦說的過去了。”

眾閣老默然,自嘉靖之後,文臣對武臣封爵幾乎是采取絕不允許的態度,戚繼光和俞大猷的功勞足夠封侯,卻始終未封,李芳等邊將,在英宗和憲宗諸朝都夠封爵了,在嘉靖末期到萬歷,卻是都最終未能封侯,惟一特殊是李成梁,也是因為遼鎮的特殊地位和李成梁超出普通邊將的家丁實力,朝廷不得不拿出爵位來安撫這個強悍的邊將,但那絕非出於樂意和鼓勵武將的榮譽。

後人很難理解,當時的人為什麽總喜歡自廢武功,但事實上信息的不對稱和出於安全的考量,過於強悍的武將並不為文官集團喜歡,甚至也不會為皇帝喜歡。

邊境可以吃點虧,只要有穩固的防禦和厚實的城墻就好了,過於能幹精明的武將和令行禁止的軍隊才是真正的惡夢。

這也是戚繼光建議重整京營失敗,練兵十萬失敗,五萬失敗,三萬也失敗的由來。

在南方戰場,面臨倭寇禍亂南方半壁的危險時,允許戚繼光練一些勁兵做戰是可以的,但在京師,九邊,這是絕對不可以答應的事,寧願邊防吃虧,也不要出現一個可以威脅政權的武裝集團,這個信念,看似文官們的獨斷,其實是皇室與文官的共同認知。

但在此時,壓是壓不住了,這樣的殊勛再壓下去,對整個軍隊和民間輿論都不好交代,好在已經先做出扶持遼鎮的決定,而萬歷心裏還有一個足以抗衡惟功的人選,他打算過一兩年後,把李如松從宣府調到遼鎮,接任遼鎮總兵。

李如松,亦虎將也!

有李如松坐鎮遼鎮,還有李家和其嫡系的一兩萬精銳家丁,穩住現有的局面還是很容易的,有此一念,給惟功封侯,也就成為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殿中眾人,包括皇帝在內,都是情不自禁的瞟一眼張惟賢,臉上都露出苦笑來。

英國公府的這一筆帳,真的不知道怎麽算法!

……

……

朝中的風風雨雨,張元芳幾乎一無所知,他不懂,亦不去打聽,更不會關注。

因為這種態度,遼陽的前前後後的事情,他幾乎是一無所知。

張惟賢派人去拿捕惟功,張元芳夫妻當然知道,但他們的心中,並不曾有太多的擔心。

遼陽的情形,惟功曾經向這兩位尊敬的長輩提起過,雄師數萬,士民歸心,這樣的情形下,遼陽方面肯定不會束手被擒,張元芳已經打定主意,不論惟功做什麽樣的決定,自己都是從內心支持,就算因為惟功而牽連於他,也是可以坦然接受。

他們夫妻已經年過四旬,漸漸邁入老境,張元芳自己感覺已經很難有什麽事情叫自己再度激動起來。

除了回憶和懷念與惟功之間的親情,已經再無其他。

夫妻兩人回到原本的那個小院居住,兩進院子,十來間房,有一個小丫頭,一個婆子,還有來興兒這個小廝,一共五個人關起門來過日子,張元芳手頭還有幾千銀子,城外還有一個莊園,一年收入也過千兩,過日子是不愁了,只是街坊鄰居多半都是英國公府一脈,原本這裏就是祖居地所在,這房子也是祖宅,四周住的鄰居也多半都是英國公一脈,英國公府這二百余年下來,開枝散葉,原本的大宗變成小宗,小宗變疏宗,出五服,歲月悠久,一個公爵家族每一代總會有相當的子嗣誕生,每一脈再開枝散葉,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每一代家族當然不可能都住在英國公府裏,只有近支有這種資格,比如這一世的張元功和張元德兄弟,還有他們的直系兒孫,待到張元德兒孫掌英國公府的時候,張元功這一系傳到惟功孫輩的時候,肯定早就搬出府去另尋住處了。

襲爵就可以使自己的一脈留下來,別人的子孫就成為支脈,又有哪一個勛貴能如大明皇室那樣,不分嫡庶皇子一律封王,皇子之子一律封郡王?就算是皇室,現在親郡王太多也成為大明財政沉重的負擔,有一些疏宗,將軍,中尉一級的宗室,漸漸連溫飽也維持不了,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了。

張元芳還不算疏宗,勉強也能在英國公府內居住,可是他惡了張元德父子而被趕了出來,剛搬回祖居,四周的宗親都是一副嘲笑戲弄的神情,不少宗親拿他的事來說笑嘲諷,張元芳也不過就是笑笑,不把這些人的態度放在眼裏。

“喲,老七,聽說你那好侄兒大總兵打了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