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倒個(第2/2頁)

四海商行的鐵器和鹽,還有大量出產的水力絲織布匹後來居上,也成為這些各地商人追捧的重要產品。

遼陽的情形,只能用蒸蒸日上來形容。

一個城市,內外都是修築的精潔漂亮,居民都是身家百兩千兩的富裕階層,這在大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夢幻般的事情,在遼陽,這已經是不可更易的事實。

李達的渾家在城北和杜忠家的大嬸,還有街坊幾個嬸子一起上了一輛輕便的載客馬車,車裏已經坐了五六個人,等她們幾個上來之後,馬車夫關上了車門,一聲呼哨之後,車身一震,馬車自城北出發,向著城南的上帝廟方向而去。

一上車,杜家大嬸便埋怨道:“李嫂子,我說就到武書院轉轉算了,要不就到丁字南大街,不成就到肅清門外看看,那裏南商多,好東西也多,非得去上帝廟,瞧吧,今天一定人擠人,還不知道鬧的怎麽厲害。”

遼陽城池雖然廣闊,但人口也是越來越多,如果不是城市規劃的很好的話,居民們的活動已經大大受到影響了。

“杜嬸子,俺就是想到上帝廟求個簽。”

被杜家嬸子一埋怨,李達的渾家也有些不好意思,笑著解釋道:“俺家那口子和老大都在前方,俺心裏每日七上八下的,不去廟裏求個簽上個香,這心裏就是不作主啊。”

這幾個婦人平素往來慣了的,李達渾家這麽一說,眾婦人都省悟過來,一時七嘴八舌,無非是叫李達渾家放寬心,不必太過擔心。

“俺倒沒有太擔心俺家那口子,好歹他也是副營官了,就是俺家那小子,非得當軍醫……”

李達渾家雖是抱怨,但眉眼還是有掩不住的驕傲色彩,她家大小子當然就是李從哲,二十不到已經是正式的軍醫官,在遼陽原本就是軍人體系之下治理,雖然民間尊崇讀書人,風氣還不象江南,對武夫是徹底的鄙視,加上遼陽鎮的經營之功,在遼陽一個軍人絕對會受到應有的尊敬,軍醫又是軍中較為特殊的階層,不僅是百姓的尊重,普通的軍人對軍醫也是絕對畢恭畢敬,在戰場上,一個好軍醫隨時能救人性命,把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就是平時,軍醫也會經常巡回四鄉替百姓治病,得到雙重尊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俺家那口子也到邊墻外去了。”杜家大嬸安撫了李家的幾句,自己倒也有些擔憂起來,杜忠他們是建築司的工人,杜忠雖是大工頭,但論安全恐怕還不如李達這樣的高級武官。

李達渾家只好反過來再安慰杜家嬸子:“大嬸你放心好了,杜大哥是在後方做事,前方打的再緊,後面也不會有什麽閃失的。”

“不管怎樣也好,俺家那口子去打北虜的戰場上幫忙是該當的……不過燒香倒也不礙什麽,俺也去罷。”

“俺也去,替咱兵主爺和下頭的這些將士們祝禱一下。”

“對嘍,多燒香多磕頭總沒錯。”

“火神爺也要拜倒,打仗殺伐是主火,咱們可不能惹惱火神爺,捋他的紅胡子。”

一群婦人,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倒是真比唱大戲還熱鬧幾分,只苦了幾個坐車的男子,一個個面露苦笑,卻也不好說什麽。

他們留在後方不得上前方去,原本心裏就不大得勁了,又不是工人,也不是民兵,更不是軍人,也不是軍醫官,哪有什麽資格再說三道四的?

現在遼陽的風氣就是這樣,哪怕你到前方去當個馬夫,也能昂首挺胸地走路,若不然,管你舉人還是秀才,人們一樣說你於國無功,最要緊的就是對遼陽無功,對兵主爺無用,這樣的人,管你有學問還是有錢財,想叫大眾尊敬你,服從你,聽你的教,那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了。

所有華夏土地上已經遵循幾百年的規定,在遼陽,算是倒了一個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