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往返(第2/2頁)

在他身邊,也有十來個部屬,其中有一個精通建築司和軍令司的業務,也知道最新的動向,指著眼前的蒼茫大地,似乎是一副清晰的畫卷,在這畫卷之上的每一個著墨點,都是如屬家珍。

可以說,這樣的人才在別的軍鎮肯定是十分難得的,遼鎮和薊鎮是朝廷布防的重中之重,明史上關於薊遼要緊的記錄到處都是,但鎮邊大帥自戚繼光李成梁之後一任不如一任,底下的將領更是魯莽的一勇之夫,普通的將士胸無點墨的占了九成以上,一支純粹由文盲構成的軍隊,也就只能打打小規模的騎兵戰役了。

但這樣的人才在遼陽比比皆是,軍中初等課程完成之後水平就不在此人之下,更何況還有那麽多的學校存在!

可以說,人才儲備,遼陽已經走在整個時代的前列,本時代的歐洲識字率也並不算高,日本由於傳統識字率一直遠在大明之上,但和遼陽相比也是差的遠了。

而且各國的識字也就是單純的識字而已,遼陽的各級課程可是覆蓋了很多學科,只要學成,對人的綜合素質提高效果極佳,見效極快。

“很好……我們到第十八鋪去宿營打尖吧。”朱尚駿神色疲憊,眉宇間充滿了倦色,他的隨員們也差不多,五天時間來回近八百裏路程可不是玩的,還好沿途有充足的補給點。

“督察大人。”一個正經的公安司隨員道:“回來這一路,我一直感覺有些不對勁,似乎是北虜要有什麽動作似的。”

“我也感覺到了。哨騎們發覺北虜零星哨騎的次數有增加,人數也有增加,而且頻率很高,並且集中在第九鋪到二十鋪這一段中間的地域之中。”

“這裏還是坊州南地界,右側是女真哈達和葉赫部的核心區域,左側與我大軍中路相隔不算遠,北虜活動空間不算大啊。”

“總之要小心一些。”朱尚駿打斷了眾人的議論,捏著眉心道:“不過有軍令司和參謀司的人操心這些事,我們做好我們的本職就行了。”

“是,大人。”

眾人轟聲答應下來,參謀司的人對異動肯定不會無動於衷,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好了,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行了。

五裏路程幾乎轉瞬即至,在第十八鋪正好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運輸隊伍停駐,還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施工隊正在建設急遞鋪工程。

大明的正規驛站都設立在重要的道路要點上,大型驛站有好幾十間屋子,按規定有不同的驛夫,比如牛莊驛,有三十名驛夫和七品驛丞負責管理,有一定數字的屯糧,按規定還養了三十匹馬,每日經過牛莊驛的驛使可以在這裏休息,換馬,在原本的奴兒幹都司極北地方,驛站就規定是養五十條拉爬犁的狗。

驛站如果按嚴格規定的話是只管軍運和官用,沒有官府的公事在身是不準擅用的,這樣維持大明境內近兩千個驛站,投入耗費和其實質用處是完全合適的,但在大明完全做不到這一點,國初時朱元撞能處死擅用驛站的駙馬都尉,而在此時,就算是高官的家奴也敢拿兵部的堪合擅用驛傳,這樣驛站供給無度,耗費太大,地方官府不得不搜刮民力來貼補驛站,驛站一年耗費數百萬,成為明朝原本不寬裕財政的嚴重負擔。

遼陽的驛傳體系肯定沒有這回事,驛傳就是驛傳,絕不會有人公器私用,遼陽上下都很富裕,沒有人會找這種不自在。

而民間長途出行有順字行的民用車馬,運力足夠,並且隨著經濟發展,在官道兩邊肯定有足夠多的騾馬大店,這是完全可以由民間調節的事情,官府根本無須插手。

中國人向來勤勞,只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制規則,有序發展,就可以迸發出極大的力量。

這幾年遼陽的發展,就是印證了惟功的這種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