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前哨

右路軍在慶雲堡站沒有停留太久,主力繼續向前,一邊搜索一邊前行,同時開始屏障方圓數十裏地域的左右側翼。

右路的左翼,當然是和中路的右翼相連,兩邊時不時的有哨騎碰面,互相交換敵情情報。

半空中飛鴿來回的飛翔,更是將詳細的軍情,不停的由三部轉向在右路的前敵總部。

同時也有不少後方的公務,不停的由塘馬和軍鴿送過來,惟功在前方,亦得處置後方政務。

當然,更忙碌的是隨行的張用誠,更多的政務其實是摞在他的肩膀上了,非重要公文非得惟功親自批復的,肯定都是落在張用誠的身上。

在右路主力進入敵境後第四天,也就是到達開原西陸路熊山站時,前鋒哨騎傳來警訊,大約有幾百人的蒙古甲騎在前方騷擾,因為敵人人數太多,壓的哨騎沒有辦法繼續前向做分散式的哨探,這時候,需要大股的前鋒騎兵出手了。

這也是雙方接觸戰的開始,可以想見,在東西縱橫近兩千裏的寬大戰場上,這樣的情形肯定多有發生了。

“我也去,陶安然繼續在總指揮部指揮,不必前來。”

一聽說有敵情,惟功頓時就坐不住了,他翻身上馬,跨下的戰馬似乎也感覺到一絲戰鬥的氣氛,開始不安地噴著響鼻,兩只前蹄在不停的將地上的草皮和泥土翻上來。

這幾天,全部是在趕路,軍心士氣當然還保持的很好,不過也隱隱有一絲焦躁感。

現在的開原邊墻外可不是後世那種人煙稠密,商旅繁華的景象,在明初時,遼東不過才十萬左右的漢人,到明末遼東一地已經和內地相差不多,但出了邊墻,幾乎就是北虜和東虜等野蠻部族的天下,這時候的松嫩平原還是蒙古人放牧的地方,只有極少數地方才有簡陋的原始農業在進行著,所以大塊的土地都是以草原和樹林加灌木叢河流的原始形態存在著,只有遼金元三朝的驛站,州縣,還有殘留的文明痕跡,不過在二百多年的蠻荒狀態下,殘余的文明痕跡已經很不明顯了。

熊山站也是如此,只有一百幾十間木屋是完好的,可能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在這裏定居時修築的,在遼東的東虜是定居城寨形式生活,蒙古人或多或少也受了影響,土默特部的大型板升地就是半固定的定居點,福余部受到女真人的影響更大,沿途過來,小的定居點是幾間木屋,大的就是幾十上百間,這種房屋就是削木為屋,不少房子連樹皮還留在外頭,夏秋時住在木屋裏,冬天時轉移牧場,那時這些木屋被半蓋在積雪之中,到夏初時,轉移的牧人才會返回此地。

在木屋為中心的熊山站的西北方向,明顯看到有淡淡的煙塵,這是騎兵奔馳時濺起來的,有經驗的戰士不僅可以看出這是北虜騎兵,還能判斷出大約的人數是多少。

“七百余騎,用來遮蔽我軍的哨騎有些多了。看來他們也是想來一場前哨戰啊。”

判斷敵情的時候,麻登雲身上的一點猥瑣氣息就蕩然無存了,臉上只有一種因為經驗豐富和屢戰屢勝所帶出來的十分自信的神采……麻登雲也是經歷過若幹次戰場鍛煉的人了,特別是在配合棟鄂部清剿小規模的女真部落時經常和北虜騎兵遭遇,幾百人級別的戰爭現在已經真的不怎麽放在他眼中了。

“本司全體分四列橫長陣列,出擊!”

在哨騎們開始撤回時,獵騎兵早就集結完畢了,因為敵人前鋒規模只是三百多騎的規模,如果派出大股騎兵恐怕就成了嚇阻戰,敵人也不會傻到和優勢騎兵一頭撞上,只有派出相應規模的騎兵出戰,敵人為了摸底,也會在合適的戰場上和明軍打上一場,所以陶安然直接在他的指揮部派出塘馬,點名叫麻登雲司出戰。

一司的獵騎兵殺傷力已經十分驚人,六百多騎兵正好是一個司的編制,和步兵一樣,兩司騎兵為一個千總部,以前稱總隊,現在仍然為千總部,四個千總部為一個營,這也是與以往不一樣,明軍一個營是兩千七百人,這是戚繼光當年的編成,用來打小股的最多萬把人規模,戰鬥力也並不高的倭寇是足夠了,幾個營的明軍就能攆著一兩萬人的倭寇到處跑,可在遼東這裏,對付的是規模達數十萬人的遊牧民族,敵人是大股大股的騎兵,小編制的營已經不再適合新的情況,六千人至六千五百人規模的營才是合適的,再大規模的話,以當前的道路和通信條件又不適合了,一個營官指揮自己六千人的部下已經是極限了,而且千總部可以一個兩個一起行動,由副營官指揮,這樣的話人數就和明軍其它軍鎮的營人數差不多了。

可能戚繼光也考慮過這樣的問題,但薊鎮明軍的編制和組織程度更差,道路和通信也遠遠不能和遼陽比,他仍然只能使用和倭寇交戰時的營編制,並且始終沒有使用上自己的車營和火器給蒙古人真正的打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