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傳旨(第2/2頁)

當然,兵科給事中等相關人等還是被召到文華殿了。

申時行為首輔已經五年,這還是第六次見皇帝,前面有三次還是在郊祭時遠遠瞟上一眼,時間這麽久,他簡單快忘了皇帝是什麽模樣了。

不到三十歲的皇帝已經嚴重發福,體形當在二百斤左右的模樣,不高的個頭,十分白凈的臉膛,眼睛不大,瓜子臉,下巴的胡須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形成美髯。

雖然年紀不大,皇帝已經禦極十七年,在大明,除了少數幾位皇帝之外,能在帝位上超過二十年的屈指可數,皇帝的體形,時時稱病的身體狀況都令人感覺憂心。

萬歷臉上的神情十分煩躁,他不願見大臣,但這樣的事情又非見不可。對有些事情,他含含糊糊,不怎麽放在眼裏和心上。

比如什麽災異,水旱洪澇等等,這些事,他不是沒看過史書,隔幾年就會有記錄,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還有那些言官,動輒上疏,一個個都是帶著凜然正氣,但萬歷已經看透了,本朝不論楚黨齊黨浙黨還是東林黨,各黨的這些正人君子滿嘴都是仁義道德,實則心裏都是自己的利益。每看奏張,還得從萬言的廢話之中尋找有用的東西,他怎麽會天天看這些?怎麽可能天天見這些裝模作樣的臣子們?

最要緊的就是兵事,分為兩塊,邊鎮要保持安定,要有得力的將領,京營要牢牢掌握在太監和勛貴手中,不使下頭有人能作亂,威脅到宮禁。

只要把握這兩條,那就是天下無事,平安大吉。

與會的群臣,分列在金台之下,張惟賢和侯拱辰仍然與會,分別站在金台兩邊距離皇帝最近的地方。

侯拱辰在這等事上從不表態,雖然大家知道他和惟功交情不壞,但他從不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講話,擅長的宗人府事宜麽,又是和惟功毫無關聯,所以這位駙馬就成了鋸嘴的葫蘆,基本上是沒聽他說過什麽。

人群之中還有李成功,自李家和惟功正式結親後,襄城伯的日子不算太好過,無形之中,多受了不少的排擠。好在李家底蘊深厚,總有一些親朋好友聲氣相連,好歹沒有叫人逼回家啃老米飯去。

這樣的場合,李成功當然想替惟功說話,但他也知道惟功這一次擅自興兵,使朝廷大為心驚,自己就算說話怕也於事無補,他臉上的神情陰晴不定,可想而知,李成功心裏有著絕大的壓力。

朱崗就是用嘲諷的表情,不停的瞟李成功一眼。李家出嫁李成瑛前後,朱崗曾經多次示意,暗示惟功不可能襲爵,李家不妨毀約,結果李成功沒有聽他的,此時他用得意的眼神時不時的看李成功一眼,意思便是惟功這一次惹了大禍,不僅不能襲爵,恐怕還會因操切之舉,不僅失去爵位,還要獲罪。

徐文壁和新近襲爵的成國公朱鼎臣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還有陽武侯,淮陰侯,泰寧侯,鎮遠侯,加上撫寧侯,公侯們除了朱崗等對惟功充滿惡意的之外,多半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以前,遇到大的戰事,京營會在侯伯的率領下出征,現在誰都明白京營當不得什麽用處了,這些公侯要麽提督京營,要麽是執掌某營,家族勢力在京營中根深蒂固,只要不出征,十幾萬京營守備京師問題倒還不大,俺答兩次沖到京師城下,不也是徒勞無功?

所以眼前這事,盡管由皇帝和朝臣們頭疼去吧,俺們就守好京師和京營這一畝三分地,別的事情,俺們是不管的。

金殿中的情形,算得上的是勾心鬥角,萬歷十分的不耐煩,看向申時行,對自己這個老師,他還是很信任的,申時行雖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還是幹好了內閣首輔的這個差事,對內陰柔承奉,對外有一定的統馭力,朝政在申時行的駕馭之下,不說如張居正那時的蒸蒸日上,但也沒有明顯的溜檐兒。

當下皇帝向首輔問:“內閣有何奏議?”

“當務之急,首先是召還大軍。”

“朕恐怕遲了。”萬歷嘆了口氣,擺了擺手。

萬歷對惟功還是了解的,要麽不做,要麽肯定出盡全力,奏報到京師已經過去好幾天,而奏報中說明軍隊前鋒已經有所動作,說不定現在前鋒隊伍已經和北虜交手了,一旦纏鬥上了,想撤離戰場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