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雄心(第2/2頁)

“對,對!”

石星對鄒元標也很欣賞,知道此人雖然有迂腐不堪的一面,但也並不是一根筋的書呆子,並且,私心不算太重,不象有一些清流,說是為生民請命,其實只是私心作祟罷了。

先應兩聲,石星又道:“等得閑了,我們慢慢再細談,爾瞻,你可以隨時來我居處,我們可以秉燭夜談。”

“是,老前輩既然這般說,學生一定經常拜訪。”

至此石星無話,他已經加尚書,少保,身份比起這邊的六七品最多五品的中下層官員超過太多,一頂四人擡的綠呢轎子早就等著,如果是一般的尚書大員,身邊肯定要跟著十幾儀從方才夠味道,這京城官員不準用儀仗,但並沒有規定多少家人長隨伴當,可石星身邊只有兩個老仆和一個中年管家,三個人一並站在轎子邊上,這就算是儀從了。

這一次返京,石星並沒有先取家小來,只帶著這幾個仆人跟著,在京裏的住宅已經由惟功代為找了一個三進的小院,地方格局都不大,也沒有擺上奢華家俱,當然,暗中是用別人的名義,否則就太容易被人詬病。

石星對這個安排很滿意,現在朝廷因為百官富裕,很少在這等事上用心,在成化之前,尚書一級的大臣一般是由皇帝賜給宅邸居住,致仕離京後宅邸收回,另作他用。

這種淳樸風俗早就不再,位至尚書,閣老的,有幾個是買不起宅院的?

他已經打定主意,自己將來離任之後,仍然要將宅邸奉還,他在家中時,蒙惟功贈送一注三千兩的銀子,幾年時間,惟功沒再送什麽東西來,只有零零散散加起來不到百兩的遼東土物,石星坦然受之,也托人帶了幾十兩的土物還贈過去,除此之外,就憑當年的積累,買了百十畝田,憑著自己為官的優免,力役田賦都很淺,叫人佃著種了,一家老小不愁吃穿,在石星看來,也盡夠了。

上轎之時,石星也是躊躇滿志,環顧左右,心中暗道:“此番,要一展心胸中的抱負,好生為國家做一些事情才是!”

看到石星的模樣,呂紳拉住盧洪春的袖口,笑道:“東泉公的模樣,你看到沒有?”

呂紳和盧洪春是最早被惟功籠絡住的人,呂紳已經要升員外郎,盧洪春可能放到某地當按察僉事,兼分巡道,這是禦史升遷的固定道路,再升便是從四品參議,然後便可以想著左右參政,或按察使,或布政使,最終到巡撫了。

他們的升遷,不快不慢,十分穩當,但也沒有人為難,這當然是有惟功這樣的強力後援在身後幫助,不論是給當道大佬的贄敬,給該管衙門的打點,或是在吏部文選司中的關節,都是由人打點的現成,他們只在家等著升官就是。

這一套,也是惟功養士的心得,這些是“士”,士就要有士的樣子,做那些下三濫的事情,憑白低了幾個档次下去,不值當。

他要收的人,都是拿得出手,緩急可用的人才,不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下賤貨色。

要是真憑錢來買,就是如晉黨那樣,栽培人從秀才舉人時就開始,不過那是水磨功夫,沒幾十年功夫下不來,惟功是等不得了。

現在這樣的做法就已經不錯,最少,“張黨”對清流和有志於革新的中下層官員來說,誘惑力並不小,惟功的形象也遠遠超過普通的勛貴武臣,最叫上下稱許的反而不是他的那些戰功和武力值爆表的形象,而是在京師主持清理大工的政務經過。

只要在京為官超過三年的,無不懷念惟功提督清理大工時的京城情形。

乞丐流民大為減少,而且不是硬性的攆走,只是妥善安頓,地面幹凈,治安極佳,整個城市精神面貌和衛生治安都叫人十分滿意,這兩年下來,又恢復舊況。

沒有比較,就沒有懷念,在這種風潮之下,惟功這個少國公在主持具體政務工程上的能力,當然也就無人質疑,他的形象,當然就是扶搖直上了。

這其中,可能也是有遼陽軍情司的功效,盧洪春等人,自然就是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