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非聖(第2/2頁)

李贄不喜葷腥,酒倒是飲的,在西花廳惟功擺了一桌,拿出自己最華麗的陣營來招待這位海內聞名的大儒。

宋老夫子,袁黃,孫大胡子,徐光啟,加上一個徐渭,這個陣容可以說是超級豪華!

在正經的遼陽的歷史上,雖然徐渭曾經在廣寧擔任李家的塾師,教育李如松李如梅等李家子弟,但也就是他一人,而且幾年之後,就告離任。

整個遼東,可以說是文化上的荒漠。

此時此刻,也算得上是群賢畢至了。

大明的總兵武將,在國初時與文人交往是十分犯忌的事,太祖的侄兒功高蓋世,到底因為與文士交往被鞭責,最終見罪。

現在總兵們倒是以與文士交往為榮,但幕府之中,能招致眼前這樣豪華陣容的,放眼大明,亦是別無分號。

“總兵官客氣了。”李贄來者不拒,很快喝的滿臉通紅,他的脾氣就是這樣,投脾氣了就很好相處,若是叫他不喜歡的,便是一個字也懶得多說。

這種名士狷狂之態,其實是他後來取死之由,但在遼陽這裏,顯然是賓主之間,相處的十分愉快。

待酒過三巡,李贄放下酒杯,微笑道:“總兵官設宴相請,這般客氣,總不會是這麽簡單的事,有什麽話,也可以直說了。”

惟功笑道:“先生說話倒也率直。”

李贄道:“正因為總兵官今日說的話十分率直,符合童心,不是那種虛頭八腦的假話廢話,是以吾在此恭候高明,如果一味客氣下去,那只能告辭了。”

他的“童心說”就是請人返璞歸真,說話率直,符合童真,惟功能得到他的欣賞,其因也正在於此。

“好,我就直說了吧。”惟功知道眼前這位老者的脾氣,當下很認真地道:“我的意思,是請先生在遼陽居住,開門授徒,傳播學說。”

“哦?”李贄道:“那麽於我有什麽好處?”

“遼陽這裏,大興學校,不少優秀的少年需要有真正的學問家來教導。先生著作頗多,講學頗多,曾經有人責先生離經叛道,先生說,一生所著,並無一書無益於聖教,既然如此,遼陽有我坐鎮,則先生可以在大學堂對數千,上萬的學子授課,於先生難道還沒有好處?”

李贄一生子女眾多,但除了長女長大成人之外,其余子女全部夭折,曾經剃頭,但並不是為僧,因為他一生最恨僧道之流,更恨道學先生,所以剃頭只是絕俗念,現在孑然一身,用財帛富貴來勸說他是自取其辱,而以光大他的學說來勸說,才是惟一留住這個當世大儒的唯一可能。

在惟功勸說之後,李贄默然不語,兩手下意識的敲擊桌面,一時廳中寂寂,所有人都在等他的決斷。

半晌過後,李贄方道:“吾之學說,確實有不少非聖之處,但這不要緊,要緊的,乃是吾從孟子,實為民本之說。”

李贄的哲學思想,用後世概括來說,是有樸實的唯物主義和絕對的唯心主義,他的文學觀是童心說為主,歷史觀則是不以孔子是非為非,將那些孔門之徒言必先聖說成是“醜婦之賤態”,對孔子也是評價為“孔夫子不為一庸人乎?”,同時反對歷史保守主義主張“與世推移”的歷史發展觀。“夫是非之爭也,如歲時行,晝夜更叠,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於世推移,其道必爾”的主張。認為春秋替三代,戰國代春秋都是一種正常的歷史發展現象。

至於民本思想,比孟子更進一步,孟子是民為貴,君為輕,而李贄則是“天之立君,本以為民”,君主是為百姓服務,比起孟子來,確實更為先進了。

此外就是尊重婦女,提倡個性自由,反道學,惟功當然看過李贄的書,對其中的進步之處,十分贊賞。

此時李贄的意思,也是十分明顯,他最為當權者所惡的不是對孔子的態度,而是他學說中對皇權和大小官員權力不受制約,壓制性靈的激烈思想,這才是最為致命的地方。

他的死於非命雖然還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但在此時,李贄已經算是一個高危人物,收留他,並不是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