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信件(第2/2頁)

張簡修是武臣,倒是可以奪情,武臣奪情不會有什麽風波,但據李成功說,張簡修現在心情大惡,幾乎沒有什麽出來做事的動力,連寫信的興趣也沒有,李成功之所以得到消息,還是從別人口中得知。

惟功看到此時,心中也是一陣黯然神傷。

想起豪爽大氣的張簡修與自己這一路下來的交往,曾經活力充沛,對新鮮事務極感興趣的張簡修竟然變成現在的這副模樣,可想而知,打擊有多麽沉重。

李成功信件的另外著重點,就是提醒惟功,最近京中勛貴圈裏頗有一些傳言,說是英國公府的嫡位不應變易,當年的老英國公張溶並沒有認同惟功,而是只認準張惟賢是自己的嫡長孫。

以大宗小宗來說,惟功算是大宗張元功之子,而張惟賢又是嫡長孫,也一樣可以算是大宗。

惟功說是張元功之子,畢竟是外來的,來路不明,朝廷以他繼承英國公嫡位,恐怕當年先太師英國公張輔,在地底九泉之下,不會認同這樣的安排。

這種傳言,不僅有,而且很多。

據李成功聽到的消息,是張元德和撫寧侯朱崗為主,多次在小規模的酒席之上,散布這樣的言論。

李成功信中當然有一些擔心,張元功身體雖不是很差,但亦不是十分康健,李成功擔心,萬一某日張元功突然離世,張元德父子已經開始造聲勢,而內閣之中,有兩位閣老對惟功十分不對付,事起突然的話,會不會真有變數,殊難逆料。

當然,李成功也安慰惟功,只要帝心不變,張元德父子的努力,最終也只能成為笑談。

“朱崗……”

惟功放下信,吐了吐心中郁氣。

對張元德和張惟賢父子,惟功沒有什麽特異的感覺。英國公府的嫡位,在他們看來就是他們的,自己這個山村出來的野小子,突然搶了他們的東西,他們痛恨也是理所當然,想搶回也沒有什麽。

倒是朱崗這樣的勛貴,殘暴不仁,橫行不法,只因為幾件小事自己沒有遂他的願,互相還有官店等利益之爭,朱崗就是這樣不依不饒,仗著撫寧侯與皇室之間的特殊關系,屢次與惟功作對。

甚至南城之變時,朱崗也可能參與進去,如果不是身份特殊的勛貴,朱崗早就被下獄論死了!

結果這廝消停了不到一年,又是四處活動,多為不法,朝廷也不能制他,甚至撫寧侯府多次打馬車的主意,有一次在京師南郊,順字行的大車遇伏,被人搶去一輛,估計就是朱崗著人下的手。

還好,四輪馬車的傳動轉向打造十分復雜精密,還有減震軸和彈簧也十分精密,就算撫寧侯府能仿造也不足順字行大車性能的一半,加上包銷軍糧和物流等業務也不光是車輛的問題,是整個經營手法與體系的差別,朱崗試著撬順字行的顧客,但誰敢和惡名在外的撫寧侯府做生意,試過幾次之後不成功,就只能放棄了。

其余的各家勛貴,包括親王官店在內,多半都是這樣的問題。店大欺客,橫行不法,沒有規矩,而且手法落後,不象順字行想方設法的提高做生意的手法,而其余的勢力卻多半做不到這一點。

但這些勛貴沒有想過這一點,他們只是怨恨,順字行吃光了物流和糧食生意的利潤,現在又把手伸到南北貨流通之上,當然,他們還不知道鹽鐵之利,光是這樣,已經足夠使他們眼紅嫉妒,並且想方設法的破壞了。

在惟功看信時,其余眾人都靜靜等候,待他將信放下,眾人便趕緊匯報自己手頭的工作。

最要緊的就是張用誠的匯報,四海商行不是私營商行,直接歸中軍部管理,現在頭一批一百五十萬斤鹽早就在山東一帶直接就賣光了,第二批已經裝運,第三批鹽有百萬石近兩千萬斤,加上第四批,在年前,一共會賣出四千萬斤左右。

這個產量已經不低,利潤回報,更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