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發酵

“全部鹽貨積儲就是四千萬斤多些,還要留一些慢慢發賣,現在快交十一月,我們的鹽場已經很難繼續出鹽,要等明春了。”

冬季濕冷,海邊還多雨,所以曬鹽法到冬季就用不得了,要有三個月左右的減產和停產期。

這當然是叫遼陽鎮上下十分心疼,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好在除了遼陽之外,其余各地的鹽產量也同樣上不來,淮揚要三五年才能恢復元氣,山東的海鹽質量很差,產量也不高,原本打算走私到南直隸和兩湖的食鹽,到山東就被瓜分一空了。

“預計全部資金回籠很快,年前最少能回來三百萬兩。”張用誠臉上高興的放光,對著惟功道:“鐵利還暫且見不著,不過,光是食鹽和海貨南銷這兩樣,今年能賺到八百萬以上,加上順字行和其余各項,今年歲入在一千一百萬之間是有的。”

惟功滿意的一點頭,笑道:“今天孫大胡子和我說,屯堡要過百了,今秋收獲幹草苜蓿在百萬束以上,糧食近三百萬石,明年夏收,麥子就有四百萬石以上,加上這些銀子,我想我們遼陽鎮很能做一些事了。”

眾人都是偷笑,什麽叫能做一些事?這個歲入,除了糧食是朝廷的六分之一外,歲入銀兩已經比朝廷少不了太多了,朝廷可是要負擔十余萬武官和大量親藩勛貴加近六萬文官和八十萬九邊將士的軍餉,還得去除皇室開銷,現在經過張居正的梳爬歲入大有增加,可想而知在嘉靖年間入不敷出是什麽樣的境況,怪不得當年經常有大明皇帝不要臉耍無賴,將百官俸祿折成香料或布匹發放,然後再折一部份擦屁股嫌硬的寶鈔……皇帝也是難為無米之炊啊。

遼陽一鎮,歲入過千萬,說出去誰信?

任磊笑道:“若是軍中的諸位在這裏,嘴都要笑歪了吧。各司局都要配四磅炮,沈陽一戰,已經證明了隨軍炮火的重要性,他們發了瘋的打報告,我這裏也有咨文,都是詢問明年財政情況如何……大家都是拼了命伸手要錢啊。”

“所以我們的用度還不寬裕。”惟功笑道:“進來多,出去的也多,不能自滿自矜……別的不說,一艘六千料大船,索具帆具加火炮,用的銀子可是海量啊。”

任磊不解道:“按說我們的船也夠多夠大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惟功開了一句玩笑,眾人皆笑,任磊也不以為意,跟著眾人大笑起來。

惟功其實不是開玩笑。

現在造的大船,不過是一千料兩千料的福船式樣的中式帆船,船身低矮笨重,用的還是硬帆,就是用細竹篾片和草葉子編織,船越大,用帆越大,帆也越重,轉運很困難。看圖樣上的大明寶船,船只越大,用的船帆就越多越重,對於固定海域的貨運來說,中國式的硬帆因為吃風固定,還有“八面帆”這樣的設置,使得船速穩定,船帆的桅杆短而硬,使航程固定,風險較小。

對於海上長途行動,西式的兩截三截式的高桅杆軟帆就更加高速,缺點便是軟帆在不吃風的時候效能低下,而且為了吃風將軟帆做的越來越大,桅杆也越來越高,不得不分成幾截,還要用大量繩索固定,對水手的操控和風能的利用要求比硬帆要高的多。

最為不同之處,就是西式帆船已經經過百年以上的高速發展,從克拉克船到西班牙大帆船,再到現在英國人制成的夾板蓋倫船,戰艦在遠航時高速行進,船身設計越來越合理,可以承載大量的火炮,而中式福船只能裝少量火炮,哪怕幾十年後也是如此,因為笨拙的船身和吃水不能承受火炮發射時的後坐力,所以不是不想裝,而是不能裝。

可以說,在遠洋和海戰上,中國已經越來越落後,這個距離只能拿銀子來填。

對戰艦來說,是當時西歐各國的軍國重器,各國一直在造巨炮大艦,在幾十年後,英國人就造出了海上君王號,吃水兩千噸,裝重炮一百零四門,光是這一艘軍艦,造價就在四萬英鎊以上,折成白銀就是數十萬兩之多。

這是在英國本土制造的價格,其中鑄炮和造船的工錢就接近一半,現在惟功已經在千方百計搜羅一切人才,任何一個西方的造船技師到遼陽鎮來,提供的福利和薪資肯定是原本水平的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在這個大航海時代,不難招募到大量的合格的技師工人,但這一切需要時間,成本當然也是倍增。

惟功估計,自己能提前三十年造出海上君王這樣的一級戰列艦,只是估計這一艘船,耗費就得在百萬以上。

而想奪取南洋,制霸海上,沒有千萬以上的投入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錢夠了,往澳門過去的人手就多派一些,另外,資金也多撥一些吧。”惟功笑著對任磊道:“既然你笑的歡實,就多掏些銀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