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牛酒

“蘇屯長,今日我來,每戶給雞一只,十戶殺羊或豬一頭,每五戶賜酒一壇,大家同樂吧。”

到了屯堡公廳,外頭的人還不願散去,好在雨小的多了,細細密密的,就是站在雨裏也無甚大礙。

數千百姓就在屯堡中心的廣場上,不停地往公廳看過來。也有一些人,想突破防線,到近前來說幾句感激的話,當面叩頭,不過總是不能如意。也就只得遠遠跪下,叩頭之余,大聲說著自己心裏感謝的話語。

在屯堡剛興時,不少人心有疑慮,此時此刻,眾人心中也就惟有感激之情。

屯長姓蘇,是順字行出身,年紀在二十五左右,以順字行出身來說,這年紀算是偏大一些。

可能因為在商行內和軍營都不適合,他選擇了到諸司歷練,然後出外為屯長,此時紅光滿面,一看就知道很得意。

聽聞惟功有話吩咐,屯長趕緊低頭,等候指示。待惟功說完之後,屯長便笑著答應下來,只道:“大人放心,早前知道大人要來,堡中早就準備好了這些。以前,在京學習時,知道漢代經常在特定的日子,每裏召集酒宴,不論貧富,大家席地而坐,喝酒飲宴,今日堡中,也要恢復漢時的規矩,請大人到時候也參加宴會,與堡民同樂。”

惟功聽聞此言,不覺哈哈大笑,當然立刻是答應下來。

堡中百姓對他的尊敬,甚至只知有他而不知其它,連皇帝,大明等符號都拋在腦後,這在當時是常有之事。有宗族者,只知其族而不知朝廷,或是宗法大過國法,這在江南閩浙一帶,尤其嚴重。

族中有鬥毆奸事,族長可以判決死刑執行,州縣聽聞,也不會出面幹涉。中國沒有貴族領地,但一個個宗族,就是一個個小型的自治領地。

遼東這裏,幸得是軍戶制度,各軍戶都自全國各自而來,雖然二百年來繁衍開來,但與宗族勢力形成還差的遠。

這對惟功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此時百姓沒有國家民族的意識,當然不妥,但對他個人的努力和未來的目標來說,又是可以叫他事半功倍了。

是以他決定大宴百姓,給原本就喜慶的氣氛,再添一把柴火。

屯長歡天喜歡的出去,在外頭宣布惟功的命令。

一下子,歡呼聲似乎是能把屋頂都給揭開!

在屋中的人,都滿面春風,面露喜色。

自家的主公是受萬人唾罵還是受萬人尊敬,底下的人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除了少數人不知善惡之外,更多的人總希望自己追隨的是好人,是一個可信賴和尊重的主公。

惟功在遼陽鎮的行止,顯然是叫人無比尊重,跟隨他前來的不論是參隨還是護衛,都是感同身受,感覺於有榮焉。

“大人,兩位老先生過來了。”

“好,請進來……不,我去公廳門前迎接。”

兩個人一個是致仕京卿大員,一個是海內名士鬼才,在堡中也是安排的上等館舍居住,有專人伺候起居,不敢怠慢。

惟功此行過來,看著兩船遠航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重要的原因,便是留下王宗沐和徐渭,前者可以替他奏請重開海運,將遼陽鎮的漕糧改為海運,這樣擴大遼陽鎮的水師營,以遼陽鎮的名義造海船,名正言順,不復再為人制詬病。

後者則是鬼才,錢糧兵谷山川水利地形無有不精,縱然惟功是以體系發展,但有一個人才加入,總好過損失一個。

當下也不等這兩人進來,自己大步而行,竟是邁過了報信的人,大踏步的趕到門前。

他這樣的姿態,也使座中各人無法再安座,只得全部起身,一起到門前迎接。

徐渭與王宗沐兩人,正好都是各自一襲天青色道袍,不飾圖案,一頂儒巾,每人手中一傘,在雨中漫步而來。

一邊走,一邊指點堡中情形。

公廳是在堡的正南正中方向,與當時各地的官府衙門建制相同,都是一條東西大街,形成十字或丁字的形態,然後官衙位於正中,兩端設鼓樓,用來提醒報時,再建申明亭,旌善亭,用來罰過賞功。

建城隍廟,土地廟,安撫收攏百姓之心。

再有儒學,孔廟,一個城市的格局便形成了。

屯堡之中,除了孔廟之外,儒學也改成了學堂,因材施教,不僅是儒術,而是代之以初等和中等課程,畢業之後,可以再進入專門的學校學習。如果有志儒學,那麽不是遼陽鎮所需要的學問,只得自己在家自學,或是自己去儒學之中尋求明師了。

這樣的做法,也是一直被遼陽等地的儒門中人詬病,整個大明天下,到處都是以儒學教導生民百姓,以知恥,以明禮,在遼陽這裏,卻是因所需而教學,縱使從那什麽大學堂裏畢業出來,也是與大字不識一個一般,因讀書而不明禮,不知所學為何,便是與禽獸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