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汙水(第2/2頁)

這一下,徐階慘了。

家產被抄了個幹凈,兩個兒子因為劣跡太明顯被充軍,一生未受挫折,在嚴嵩權勢最盛時也隱隱能分庭抗禮,後來最終鬥跨嚴閣老的徐階,晚年算是跌了一個大跟頭。

好在張居正還念在師生之情,沒有將事做得太過份,後來迅速將不懂事的海瑞調走,閑置,徐家的事安穩下來,徐階終於可以安度晚年了。

而每年張居正都會致信給徐階,師生兩人的私誼在表面上沒有受損,但真正的實際情形如何,在這裏的每個江南士紳,心裏都是明白得很。

“我聽人說,”顧學突然一臉興奮,向眾人低語道:“聽說張江陵夜禦十女方能滿足,那個鎮薊的武將也不要臉,給他送美姬,送海狗腎!”

“呵呵。”高靜成笑道:“前日接王鳳洲一信,言及元輔私事,也是十分有趣。”

王鳳洲便是王世貞,太倉人,亦是江南大世家中人,他是明朝中後期赫赫有名的“後七子”之一,文章和詩文都叫人沒有話可說,所以是現在江南文壇領袖人物,一聽說他張居正,各人都將耳朵豎了起來。

除了熊熊燃燒的八卦心理外,就是因為王世貞和張居正有嚴重的積怨,具體細節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了,反正王世貞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張居正毫無疑問是邪惡的。

“王鳳洲說江陵相國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又飲寒劑泄之,其下成痔,則脾胃不能受之……”

“原來江陵果然食春藥。”

“嘖嘖,聽說江陵府中有美人數十,個個堪稱國色,比皇宮大內還要厲害得多。”

“艷福無邊,縱身體受些損亦值得了。”

明初因為太祖太宗兩朝的高壓,民間十分“質樸”,不論是請客,宴席,穿著,日常用具,都以樸實無華為主,縱是有錢,亦很少用絲制品等值錢物,門戶也不是有錢就能亂蓋的。到中期之後,思想放開,心學流行,民間有一種解放大潮,文人就是急先鋒,著名的金瓶梅等著作,就是在嘉靖和萬歷年間出現的。

眾士紳說著張居正的這些齷齪事,也不論真假,表面上是鄙夷奚落,眼神深處,卻是閃爍著羨慕的光芒。

“這些事,切勿外傳。”高靜成擡手道:“有辱元輔名聲,有礙官場觀瞻,眾位切記。”

“這個是自然。”

“我等省得。”

高靜成不說,有人還想不起來,這麽一說,眾人都是會意,當下一邊點頭,一邊臉上都顯露出會意的笑容。

這些話不僅要說,而且要大說特說……管你張居正是不是為了國政累跨的,管你是不是為了國計民生在擴田檢地改條鞭法,管你是不是為了節省財賦寬免徭役和重整驛傳……反正你就是縱欲無度!

顧學的笑容,也是與眾人一樣,甚至多了幾分惡毒。顧憲成給他的信中,經常抱怨和叫苦,而顧憲成身邊的人,不論是趙南星還是鄒元標,或是李三才,對張居正都有強烈的反感。

罔顧國家舊制,隨手安插私人,政由私門,與民爭利,考成法是最大惡法,這些觀點,都是由顧憲成在信中不停地吐露過來。

這些信到江南,自然就成了顧學等人的炮彈,源源不斷地打出去,江南一帶,對張居正的各種舉措原就十分不滿,彼此算是一拍即合,整個輿論,自是對張居正十分不利。

三月吳善言被毆一事的處理,也令江南輿論大嘩。

堂堂文官巡撫都禦史被毆於小兵,不論吳某人做事多荒唐,但居然因此免職,朝廷這樣舉措失當,張居正這個首輔,又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這個奸相,”別人已經轉了話題,開始說些詞詩戲曲之事,顧學插不上嘴,只得在船上自顧自的想著,“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能被皇上趕回江陵,要不然早點死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