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孤寂(第2/2頁)

現在的屯堡不存在一家一戶的私產,所有的事情都是公事。大家做事領餉,連自己家一只雞也沒有養,不是不允,是堡中居住區地方有限,想養雞,除非養在院裏,十分不便,也臟,不符合衛生條例規定的標準要被罰錢,不如省些事,反正大家現在餉錢足夠,想吃肉便自己買就是。

大農莊政策總體來說當然是有益,也是惟功所追求的新的生產形式,但如何杜絕人的惰性,建立嚴密的核查制度就十分必要了。

獎勵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農作物出產的產量增加,則種地的人必然增加收入,養的牛增長了體重,也會被獎勵,養的雞不生瘟疫,死亡率低,也有獎勵。

種種獎勵制度之下,無時無刻不激勵著人多做事,做的多,獎的多,自己賺的多。

而獎勵制度之外,就是要有稽查和懲罰制度,懲罰制度也很詳細,比如誤工誤事有什麽懲罰,雞場的雞,漁場的魚大量死亡,懲罰會十分嚴重,農兵訓練不達標,懲罰條例也十分清楚,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加上這種循環本之類的制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絕堡民的私欲和惰性,另外也是節省了相當的管理成本。

遼陽有司這麽多部門,人手嚴重不足,特別是算學和統計等學科人才十分短缺,順字行已經在江南立腳,每天都在招募那些醉心雜學的江南士子,但人才還是不夠,而北方肯學習雜學的又太少,惟功又不願江南士子太多……這裏頭涉及到管理的難題,所以只能用各種辦法,盡量減少管理成本,節省人力的使用。

“這東西也虧人能想得出來。”杜忠驚嘆。

“早上的兩個秀才相公,其中那個年紀小的,還有一個江南的舉人,快五十了吧,還是個居士,是他兩人想出來的主意。”

杜忠這才想起來,早晨和孫承宗蹲在一起的徐光啟,看著如十五六歲的少年,心思居然這麽細膩縝密,想的出這麽多厲害花樣和門道。

“唉,遼陽這裏,漸漸藏龍臥慮了啊。”

身為遼陽土著,杜忠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發出這樣的感慨來。在這一刻,他真心覺得,自己那個四弟,講的話,實在是沒有一點道理!

……

……

夜幕已經降臨,宮門下鎖的聲音在偌大的紫禁城此起彼伏,宮門被推在一處的聲響十分巨大,每當這個時候,外臣退出,沒有任何男子能留在內朝,只有值班的大臣可以宿在內閣和東西朝房,但那是外朝,與內廷隔著好多道宮門,一旦下鎖,連禁軍也不能留在內廷之內,只能由太監保衛皇帝的安全。

萬歷已經登基滿十年,十年前他九歲的時候,父皇突然崩逝,高拱與張居正等人主持新皇登基,當時的萬歷懵懵懂懂,幾乎什麽也不懂,坐上那個位子之後也是戰戰兢兢,在深宮中聽馮保說高拱的狂態,嚇的他魂不附體。

到如今,他已經不復當年,而是一個十分成熟,心機深沉,手腕強硬的帝王了。

三月了,天氣漸漸和暖,萬歷叫人在平台上搬來禦座,他坐在禦座之上,批閱奏折。

他不喜歡見大臣,明朝的皇帝,從高皇帝到太宗,再到仁宗,宣宗,代宗和英宗,都很勤政,不見大臣,不願朝會,只在深宮中平衡各方,掌握權力,這種做法是從憲宗開始,因為憲宗口吃,見大臣說話太過吃力,所以憲宗皇帝只願在深宮之中,其實連奏折也不大願批,多由司禮代批,皇帝不過禦覽便是。

後來到了萬歷的祖父世宗,又因好道不見大臣,終日道裝躲在深宮,數十年如一日。

到他父皇穆宗皇帝,又是好色如命。

萬歷自己本人亦是不願見大臣,現在雖朝會,但能免則免。原因亦很簡單,他有跛足之症,年紀越大,越來越肥胖,行走就越發的困難,這使他羞於上外朝,不願與大臣見面。

好在他少而聰慧,舉一反三,張居正親自調教,申時行和許國等大才輔佐,帝王心術和手腕已經日漸純熟,處理政務不在話下。

此時在平台之下,他看著西面萬道霞光,看著蟻群一般的太監們在不停的關閉城門,一種孤寂之感,卻是突然襲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