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合作(第2/2頁)

這數字十分誘人,超過大明所有的家丁,其實如果把各將領給家丁暗中的好處算上,還有積年立功的家丁擁有的土地和奴仆算上,家丁制度也有營兵比不上的好處,這待遇還有提高之處,特別是對精銳軍士和軍官,將來更有提高的必要,但就目前來說,這個待遇夠吸引任何想改變生活和養育老婆孩子的壯年男子。

“好家夥。”張三畏身邊的都指揮同知吐舌道:“張帥您這是下了血本了。”

“本將只是不滿家丁制度,所以營兵待遇與遼鎮家丁同,國家養兵,不能將軍餉用來養自己的私人部曲,關於這一點,我會上奏。”

這一番話,惟功說的倒是義正詞嚴,凜然有正氣。而且理由紮實,上奏上去,一定會有一些文官贊同……家丁制度絕非祖制,而是明朝京營無力,專門倚仗邊將打仗的一個惡果,也是與將門世襲制度有關,反正惟功的做法,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麽麻煩便是。

“總鎮大人果然是高屋建瓴,下官佩服。”

“末將也是佩服之至。”

惟功話說的是大,不過他確實一個家丁也沒有,這對鎮邊大帥來說是罕見之事,也是說明了他的自信之處,眾人奉承起來,倒也真有幾分真情實感在裏頭。

“張帥的意思,我已經懂了。”張三畏很沉穩的道:“都司衙門與各衛分別設點,多派人手,廣為宣揚,一定幫遼陽鎮將招兵之事做好。”

“嗯,就是此意。”惟功又舉杯,虛邀一下所有人,笑道:“先行謝過大家,不過醜話也要說到前頭,銀子過手,該拿的拿,不該拿的絕不能中飽,我遼陽鎮沒有這樣的規矩,大家要謹記在心。”

遼陽之變,死了兩個指揮和大票武官,現在上來的都是後補上來的,是原本利益集團裏被排擠的,原有的高位者只有寥寥幾個存留下來,這些人都謹慎小心,聞言後就站起身來,均道:“請總鎮大人放心,下官等絕計不敢。”

眾人離開之時,惟功又將張三畏叫住,沉聲吩咐道:“此次都司衙門和各衛替本鎮辦事,正好也是一次融合的大好良機,有用的,無用的,有用貪汙的,有私欲,無用而且卑劣不堪的,正好借機甄別一下,遼陽鎮日後要大為發展,都司和各指揮的協力不可缺少,此次要老哥多多費心了。”

自從與惟功合作後,張三畏一下子便升了官,這還是小事,他倒是從遼陽鎮的蓬勃發展和惟功身上,看到了很多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東西,這種朝氣和活力,令得張三畏對整個遼陽鎮的發展和未來情形也大有信心,當下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勢,對著惟功態度堅毅的道:“請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至於監督眾人,還請大人要多派人手。”

張三畏初掌大權,囊中沒有幾個信的過的人,而且都司衙門除了管倉庫和驛傳之外,也沒有什麽直屬部門,人手自是不足。

“我會派人。”

惟功深感自己這邊人手亦是不足,而且部門建設,分組,也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

以前的各部門現在必須重新劃分,明確職責,畢竟現在是整個軍鎮,還涉及到商務,民政,鹽、鐵,都有涉及,還有大規模的建設工程等等。

千頭萬緒,令得他有十分緊張的感覺。

除了軍政分開之外,還有以後順字行會和軍政系統由切割再重新融合,這和惟功的更進一步的計劃息息相關,也是打破舊有制度,包括勛田,將門世襲制度的一次努力。

他不打算拿屯堡和土地重新再分配給自己的部下……任何有功之人都不給,由官方分配的形式一定要杜絕,並且盡可能的阻止私人擁有大規模的土地,農莊制度,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會貫徹下去,所以大規模的授田不可能發生了。

哪怕是衛所制度和府軍制度的授田制有一時的用處,在惟功手中,也不會再恢復了。

將會有新的制度下的新做法……他對未來,大有期待。